本文共744字
降息潮要來了,銀行、券商回頭布局債券。金管會統計,7月銀行、券商同步進場補債675億元,僅壽險業站賣方,前七月金融三業已砸約8,000億元布局債券部位,賺債息又有潛在資本利得空間,一舉雙贏。
一家銀行主管說,在降息階段,銀行短期資金成本會下降,養券利差會隨降息增加,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也走低同時,債券也會有評價利益,有助提升資本利得。
簡單說,降息階段,銀行短期可賺養券利差、長期賺資本利得,自然積極布局債券部位,尤其降息後台美利差縮減,各銀行資金運用已從SWAP(換匯交易)轉鎖債券。
金管會統計,受惠7月海外債券殖利率大跌,銀行業債券投資部位扣除成本後,7月底帳上債券未實現損失大幅縮減到1,144億元,是28個月來損失最少,舊債評價損失大減,有助擴大債券潛在資本利得空間。
今年7月底三大金融業持債部位31兆6,305億元、月增1.12%,其中銀行與券商一改6月砍債,全回頭補債,僅壽險業減碼債券207億元。
素有「買債王」之稱的銀行業,7月回頭補債485億元,累計前七月已砸6,932億元買債居冠;券商7月也回頭補國內外債券190億元,又以大買海外債102億元最多,累計前七月券商買債570億元。
銀行主管說,除9月料美國擴大啟動降息潮,吸引銀行券商資金進駐債市外,7月美元兌台幣升值近1.2%,也可能是擴大了銀行和券商買債量的因素。
7月壽險業則減碼207億元國內外債券,是今年最大砍債手筆,其中加碼台債260億元卻大減海外債467億元,累計前七月僅買債593億元,法人說,隨美國步入降息階段、殖利率走低,有利壽險逐步釋出債券資本利得,助攻獲利。
據金管會截至7月底統計,壽險業國外投資餘額已衝破23兆元大關達23兆65億元的史上高點,占可運用資金攀升到七成,國外投資愈多,受匯率波動影響也甚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