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76字
惠譽信評亞太區非銀金融機構評等主管/董事總經理李信佳表示,全球對證券公司的行業展望仍為「中性」。 交易量大多保持有利,而交易結果則受到利率和股價估值變動的平衡影響。
非銀行金融機構(NBFIs)涵蓋多元化的行業,包括銀行和保險以外的金融機構。與銀行和保險公司相比,NBFIs對融資和流動性狀況最為敏感,這通常源於利率上升的變化。高利率增加NBFIs的融資成本,降低它們的利潤率,並且不利於借款人償還債務的能力,導致資產質量下降。
惠譽信評對亞太地區和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EMEA)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 EM)的金融租賃公司(FLCs)展望為「中性」,對北美和EMEA發達市場 (developed market, DM)FLCs的展望為「惡化」。 這種分歧主要是由於DM FLCs潛在的宏觀經濟挑戰與大多數EM FLCs的初步復甦之間的差異,中國是個顯著的例外。中國持續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和通縮壓力給FLCs的增長和盈利能力帶來壓力。
自2022年以來,台灣三大金融租賃公司(FLCs)的平均盈利能力持續下降,以資產回報率計算,2024上半年已降至約2.5%。這一下降主要是由於融資成本上升和信貸成本增加所致。儘管它們的盈利能力仍然顯著高於銀行,但這突顯FLCs在經濟週期中的脆弱性,因為它們專注於中小企業借款人並依賴短期借款進行融資。這些弱點因台灣穩健的經濟和流動性環境而得到緩解。最大評級FLC - 中租集團的評級展望為穩定。
台灣的證券公司在全球同行中脫穎而出,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享有非常強勁的盈利勢頭。台股指數在2024年上半年漲幅28%,日均成交額比2023年增長50%,達到新台幣5,370億元。這一增長受到強勁的市場情緒推動,這主要由於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高需求及市場預期美國利率的放寬。台灣的證券行業整體2023年淨利潤同比增長77%,2024年上半年增長49%,資本回報率上升至接近15%,高於2023年的10.9%和2022年的6.1%。儘管市場情緒高漲,但台灣的證券公司廣泛保持了足夠的資產負債表強度,以應對市場衝擊。
全球不斷演變的地緣政治風險、宏觀經濟狀況和主權信用狀況。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放緩和房地產壓力帶來的潛在二次效應。市場波動對交易量、承銷和諮詢活動、投資表現和資產估值的影響, 以及相關風險事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