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全基因檢測該不該做?專家提醒恐衍生基因歧視影響投保權益

本文共1529字

經濟日報 記者仝澤蓉/即時報導

近年來基因檢測技術日新月異,這項新顯學在被視為是揭開人類生命奧秘的解碼之鑰的同時,卻也被外界質疑恐將成為打開潘朵拉魔盒的詛咒之源;專家提醒,全基因檢測恐衍生「基因歧視」影響投保權益。

雖然全基因檢測技術的突破,使人們可在新生兒時期就了解自身基因組成,提前預測可能會面臨的疾病風險,讓健康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精準性和個別化。

但保險法權威劉北元提醒,若將基因檢測納入核保考量,對保險風險評估所帶來的衝擊,可能讓保險制度失去互助的精神,使保險制度的團體性面臨鬆動。

根據《2023年全球基因檢測市場報告書》顯示,去年全球基因檢測市場規模達到了172.3億美元(約新台幣5,300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至262.1億美元(約新台幣8,000億元)。

現階段,台灣基因檢測的應用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消費型基因檢測,例如祖源分析、月老配對和用於「潛能開發」的兒童基因檢測,這類非醫療目的的基因檢測爭議最大。

第二類是針對癌症患者,通過基因檢測了解患者的基因,以配合相應的標靶藥物進行「精準給藥」,這已逐步納入癌症標準治療中。

第三類是為了檢測新生兒可能的疾病,進行的產前遺傳診斷、新生兒篩檢及罕見疾病檢測。

最後一類是藥物相關檢測,如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代謝和抗藥性檢測。

有關消費型檢測和醫療型檢測項目及機構在台灣目前沒有明確劃設規範。不過,衛福部於2021年修正公告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法)將涉及醫療決策的高風險基因檢測納入管理。

根據「特管法」,包括癌症、產前、新生兒、罕見疾病、藥物反應等醫療型的基因檢測都必須在醫療機構中執行。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的統計數字及分析,顯示基因檢測技術正在快速普及,但也讓愈來愈多人開始面臨兩難困境,基因檢測一方面幫助民眾及早發現疾病風險、採取預防措施;另一方面,一旦知曉自己帶有某些疾病基因,也可能帶來沉重心理負擔,更恐懼未來購買保險將遭到「基因歧視」。

劉北元進指出,保險是人類發揚互助精神的智慧產物,基因檢測對風險評估所帶來的衝擊,可能會讓保險制度失去互助的精神。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兼健康創新中心主任、台北榮民總醫院肝膽胃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吳俊穎則擔心,將基因檢測結果應用於保險評估中,可能會造成「基因歧視」的問題。例如,有基因缺陷的個體,即使在健康狀態下,可能會面臨無法購買保險或需支付更高保費的情況。

他強調,告知個人未來可能罹患某些疾病,會對他們造成心理壓力和恐懼;特別是當醫療技術尚無法提供有效的治療或預防方案時,這種預測性的資訊會讓人感到無助和焦慮。

吳俊穎舉例,如果檢測結果告訴你十年後會得到老年癡呆症,但目前醫學卻無法提供有效的預防或治療方法,這對病人來說是非常殘忍的。

他認為,在沒有找到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告知患者未來可能罹患的疾病,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這種恐慌也可能會導致民眾頻繁就醫,進行許多不必要的檢查,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面對基因檢測技術對保險制度所帶來的衝擊,各國政府開始提出相應措施。包括中國大陸、美國及英國均要求禁止或限制保險公司使用基因資訊;以及利用這些資訊設定保險金額門檻;並制定行業自律準則對保險公司加以約束。

這些措施旨在平衡保險公司的利益、個人隱私權及保險互助的精神,防止基因歧視的發生。

至於台灣,如果基因檢測逐漸成為一股不可擋的趨勢時,劉北元建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局應該加強對基因檢測相關數據應用的監管,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規範保險公司是否可使用這些數據進行風險評估?若可使用,其使用的範圍和準則為何?

至於一般民眾,吳俊穎建議,民眾應該對這些新技術保持開放態度,但同時謹慎對待,避免過度依賴這些技術來進行健康管理,或因恐慌而濫用醫療資源。

全基因檢測技術的突破,使人們可在新生兒時期就了解自身基因組成 ,提前預測可能會面...
全基因檢測技術的突破,使人們可在新生兒時期就了解自身基因組成 ,提前預測可能會面臨的疾病風險 ,但也可能衍生基因歧視,影響投保權益。圖/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央行:近年台灣出口競爭力提升 抵銷匯率波動影響
下一篇
川普快看公式 楊金龍解題 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根本問題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