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獨/為業者釋疑 金管會將推「AI問答集」畫出三條線

本文共1255字

聯合報 記者朱漢崙/台北即時報導

對於金融機構使用AI時的規範,金管會除了今年上半年已經透過銀行公會發布「金融機構運用AI技術作業規範」之外,據透露,現在將進一步推出「問答集」為金融業者「釋疑」,明確畫定必須要納入AI規範管理的分界,預計第四季將正式對外公告「問答集」內容,目前至少已畫定三種必須納入AI管理範圍的三種情況,包括1. 消費者直接互動並提供金融商品建議;2. 提供客戶服務且影響客戶金融交易權益;3. 對營運有重大影響者等三大類,必須納管。

此外,據了解,銀行業者也正向金管會爭取,給予一年的緩衝期,對此金管會正在評估,尚未作最後決定。銀行主管對此指出,許多和消費者、客戶有關的,舉凡機器人理財,或是阻詐防詐的AI模型,例如刑事局和銀行業者合作最具代表性的「鷹眼模型」,未來不論是用AI為客戶理財,或是防詐、洗錢防制,全部都要依照上述規範來運用AI。

其中,第一種情境所謂的「直接互動」如何定義?據問答集草案目前列舉的例子,以聊天機器人為例,如該機器人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分析客戶提問,並自行從金融機構網頁研擬相關回覆予客戶參酌,等於已提供了對客戶的「建議」,這時即屬於「直接互動」,這時就要納管。

但金融機構人員先前已作過初步判斷,同時提供客戶的內容,事先已經過人員檢視預設回覆內容,或金融機構經大數據分析產生名單,AI只是回覆客戶的窗口,或是金融機構運用AI只是透過App推播金融商品資訊、服務權益或優惠活動而已,即非屬「直接互動」,亦即,可望豁免金融機構運用AI的管理。

根據問答集目前所模擬出的情境,若透過AI提供客戶金融服務,因故無法完成且無其它替代措施可取代,致影響客戶該金融交易行使,進而影響客戶權益,都會被視為在使用A I時損害客戶的權利,其中問答集更特別列舉「人臉辨識」的情境,代表這是業界共同的「灰色地帶」,希望透過問答集找到拿捏原則。

據了解,銀行公會在問答集中,已特別模擬三種重要的情境,提示銀行業者在使用AI時對所謂「影響客戶權益」的定義,包括第一,App登入採用AI人臉辨識,另提供密碼輸入供選擇,則不影響權益;第二,App利用AI人臉辨識進行線上轉帳交易驗證,另有SMS OTP機制供選擇,則不影響權益;第三,和防止信用卡盜刷的偵測有關。盜刷偵測AI模型用於偵測盜刷機率,倘若此時不作為阻擋客戶交易與否判斷標準,則不影響權益,但倘若因此而直接阻擋客戶的交易,就會被視為影響客戶的權益。

據了解,例如富邦成立的鷹眼模型等和以AI進行偽卡偵測、洗錢防制或金融防詐A I運用,就被銀行業者高度的關切,該AI運用是否適用金管會的AI規範?

對此銀行公會和金管會亦已沙盤推演,畫出是否納管AI使用的界線。例如,銀行識別可疑異常帳戶與交易時,若以人工智慧進行偵測,取代人力判讀報表等方式,如依據人工智慧分析結果直接進行阻擋或限制金融交易或服務且無金融從業人員介入者,則要納入AI規範管理,但倘若未進行阻擋或經金融從業人員介入,則不見得要納管,也就是除了用A I偵測之外,還必須要再加入行員的判斷,才能免受A I使用規範的諸多要求。

為業者釋疑,金管會將推「AI問答集」畫出三條線。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為業者釋疑,金管會將推「AI問答集」畫出三條線。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特別條例17時表決 立院藍黨團:普發現金要來了!
下一篇
母公司爭議引發營運疑慮 董總上火線說明 街口支付:客戶隨時可提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