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91字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作風開明的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上任前就備受金融業期待,而從「彭老師」晉升「彭主委」的這兩個月,他也沒讓金融市場失望—他打破不少陳規,宣示要重新檢討數位保險公司設立的股權結構,開放傳統金融業承做虛擬資產業務等,在在顯示他是一個勇於破框且具有執行力的行政首長。
彭金隆說,上任後,對他來說最困難的一件事是,就是要完全了解金管會所有業務,「這對任何主委都是很大的挑戰。」
彭金隆原本就是國內的保險領域專家,當年也協助催生金控法,對國內金控生態相當熟稔,他謙虛地說,金管會的業務範圍真的很大,對內、對外還有很多需要溝通的,舉凡面對立法院、行政院,還有像預算審查等,都是他從未遇過的事,工時變長,「腦袋幾乎沒有停止運轉,甚至連睡覺時也在運轉」。
彭老師變彭主委 對的方向還是要前行
那如何調適呢?彭金隆很認命地說,「這就是工作啊,工作的轉換必然是這樣。」
在「彭老師」時期,他曾在報章上發表許多精闢的文章及建議,外界好奇,有沒有哪些是「彭主委」認為窒礙難行的?
他說,倒沒有這樣覺得,過去寫的文章方向都沒錯,但真要落實就必須要考量各方想法,「一定要跟現實面作調整,我講過『理想是屬於個人的,但現實是大家的』」。
他認為,當初那些建議都是經過思考過的內容,過去可能受限某些資訊沒那麼充分,現在獲取多元資訊後,更能了解現實要怎麼落實的方法,作法上可以更細緻,但仍繼續朝建議方向走。
像是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改革,以前可能只是提一個概念,現在可以繼續發想,還可以有什麼擴充的範圍,各種型態的準備金可以如何做為外價準備金的擴充,因有更多資訊才知道試算的結果,這樣可以更完整。
金融監理vs.產業發展
煞車是為了安全抵達下一站
金管會成立剛滿20年,對於下個20年最該優先做的事?他覺得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真的要朝向安全、發展並進的監理模式走。
他常以開車形容,上車第一個動作一定是測試剎車是否正常,接著就要踩油門往前走,「坐上車是要前進,不是停在原地,」監理跟市場互動也是這樣,剎車最重要,跟油門交互使用,面對不同的環境做一些微調,閃避風險讓這台車開在既有道路上,持續前進。
彭金隆說,未來金管會應朝這方向,讓市場能夠前進,帶動產業發展,再把產業發展的好處回饋社會,形成良性循環,「這是我的理想」。
他說,回饋社會的方式包括對員工加薪等ESG有關的都算,金融業每年可以對外揭露做了多少回饋社會的事,金融業應考慮更多的stakeholder(利害關係人),不是只有你那個stockholder(股東)。
談小時候 是個敏銳的小獵人
很多人都知道彭金隆在政大後山有租一個農場種菜,當初會租這個農場,是為了讓媽媽不會無聊。
彭金隆說,「那時媽媽跟我住,租一塊地讓她無聊時可以在那邊種種田,我媽是農村長大的,種了幾年後做不動了,就換我來做,現在假日還是會去,都吃自己種的」。
在新竹竹東長大的彭金隆說,「以前下課回家不是先做功課,而是先下田,我是標準的鄉下人,放學回家一定先做農忙,第一個回來先把雞鴨餵飽,有時還要去菜園拔草,還有燒熱水煮菜給豬吃,因為大人都還在山上田裡工作,天黑才回來,所以我就負責把豬餵飽」。
彭金隆記得那時小學放學是四點下課,回家做完這些事,就坐著板凳在屋簷下寫功課,「種菜、種田,對我們小時候來說都是基本的,這不難。」
他饒富趣味地說,「我們就住在山裡面,環境就是這樣,不用工具也會抓魚,做陷阱補鳥,出門在外,那裡有鳥窩,我們都很敏感,我們真的是獵人。」
這段即便是五、六年級生,聽起來也像是阿嬤古早時代的生活景象,卻是出自不到60歲的彭金隆口中。這或許也是養成今日對市場風險足夠敏銳,也能洞悉產業機會的「彭主委」一路成長的資糧。
延伸閱讀 》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