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24字
國銀前進海外聯貸雖因新冠疫情打亂而放慢腳步,但是海外聯貸因為利差較高、相關收益更好,仍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國際大型私募基金也是銀行在海外聯貸、跨境融資業務上的好幫手與平台。不過,大型私募基金投資事業也未必能保萬無一失,銀行還是必須憑藉自身慎選案件,才能降低風險。
大型私募基金入主企業,往往會進行改造與重組,並憑藉其國際網路的優勢,可以為其入主企業媒合跨國併購機會,進而壯大規模與轉骨,這是理想的私募基金入主企業模式,然後在標的企業成功茁壯後可以獲利出場。
過程中,從私募基金一開始入主會採取融資收購,到後來入主事業再行國際併購可能會有併購融資等,都是銀行參與聯貸的好商機。雖然大型國際私募基金有其豐富的戰績與經驗,且往往成功轉型可以讓企業上市、持續成長,確實是銀行尋找國際聯貸、跨境融資商機的好夥伴。只是就像投資一樣,沒人能保證永遠獲利,私募基金入主的案件也未必萬無一失。
金融業高層指出,與大型私募基金合作尋找國際聯貸、跨境融資機會,是許多海外業務積極的台資銀行常見模式,且部分銀行還會和特定的私募基金集團建立長期合作的默契或夥伴關係。但是私募基金不是每個案子都保證成功,所以銀行風控還是要仰賴自身評估與判斷。
不具名的銀行高層主管則是指出,大型私募基金集團雖然是重要的合作夥伴,但是參貸還是要多看多關注貸款企業本身的產業前景與財報,尤其若私募基金已經入主三到五年,可看企業財報與私募基金其入主前財測的差異,如果較其原本的預期有落差,參貸也許就要更小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