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51字
受到今年新台幣匯率波動劇烈影響,壽險業提存外匯準備金的壓力遽增,因此金管會在考量監理需求後,決定調整外匯準備金相關注意事項,今(27)日中華信評警告,更具彈性的外匯準備金法規可能成為台灣壽險業者的負面信用因素,且更不易從損益表中看出避險成本波動影響。
金管會此次修正的三大重點分別為調整外匯準備金累積上限、新增沖抵機制及修改沖抵下限,累積上限改為前一年度國外投資淨曝險平均部位以95%信賴水準計算之1年外匯風險值 ,新增傳統避險成本提存(沖抵)機制,允許壽險業於避險成本相對低廉時額外提存外匯準備金、相對高昂時額外沖抵外匯準備金,下限規範則修正為前5年度平均每月固定提存金額之6倍。
中華信評「更具彈性的外匯準備金法規可能成為台灣壽險業者的負面信用因素」報告中,肯定修訂後能使台灣保險業者更有效面對匯率波動對獲利帶來的影響,但也指出,釋出更多外匯準備金抵銷避險成本及強制提存準備金基礎,代表壽險業者對外匯波動影響的緩衝能力可能降低,換句話說,由於外匯準備金水位可能降低,因此壽險業者若忽略風管,匯率變動帶來的傷害可能會更大。
整體而言,中華信評認為,新修訂後的外匯準備金應注意事項,若忽略有效風險管理,可能對保險業者的信用結構造成負面影響,中華信評也強調,此份報告僅針對新規上路可能帶來的風險,並非評等行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