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20字
近期美國中小型銀行連續倒閉事件才剛緩解,歐洲瑞士信貸銀行也發生財務危機,引起金融市場動盪。央行今在提前送交立院的報告中指出,美國銀行倒閉潮事件屬個別銀行的特別因素,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能相提並論,對我國不致於演變成系統性風險,瑞士央行也迅速提供瑞士信貸銀行流動性援助,國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與SVB等美國破產銀行不同,經營相對穩健,但在「必要時」央行也會充分提供金融體系流動性。
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將於周一赴立院財委會,針對「美國銀行倒閉事件是否引發新金融危機及台灣金融產業暴險程度與因應之道」進行專題報告,央行送交立院的報告今晚間提前出爐。
央行在報告中分析美國銀行連續倒閉事件的原因,表示美國Silvergate Bank、矽谷銀行(SVB)及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陸續皆因擠兌導致流動性不足,而接連宣布倒閉,SVB成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境內最大規模的銀行倒閉事件,引起市場擔憂有衍生金融危機疑慮。
央行指出,SVB為全美第16大銀行、加州第5大的銀行,去年底資產達2090億美元,其中放款餘額742億美元,屬中型銀行。SVB倒閉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資產負債表錯置,及存款客戶過度集中於創投及新創科技企業。
央行分析,2020年起SVB為提高資產收益率及兼顧流動性,大幅增加持有長天期債券,去年底帳列備供出售證券(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及持有至到期證券 (Held-to-Maturity Securities)的債券投資,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55.43%,主要為美國公債、房貸擔保抵押債券(MBS)、不動產抵押債券憑證(CMO)、商業房貸擔保抵押債券(CMBS),受到美國聯準會強勢升息影響,債券價格劇烈下跌,導致去年底未實現損失高達177億美元,超過全數股東權益160億美元,影響營運資金調度。
SVB客戶以新創科技、生技醫療公司、全球私募股權及創投基金為主,在美國、英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德國、印度、 丹麥、瑞典、以色列等9個國家皆設有分支機構,其中美國約有半數新創公司皆與SVB有業務往來。去年起,因主要經濟體採取貨幣緊縮政策,新創公司較難於市場募資取得資金,但又需支付高額研發及人力費用,所以大量提領SVB帳上存款,導致流動性不足,迫使其需處分投資部位以支應客戶提款需求。
而SVB被接管後,也產生外溢效果。央行表示,除導致SVB股價在3月9日股價大幅崩跌近60%,連帶引發其他銀行股下挫,尤其是地區性銀行指數;SVB倒閉事件,也突顯高利率環境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影響,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路徑放緩,美債殖利率下跌,其中2年期美債殖利率創1982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美元指數亦呈回落。
不過,央行在報告中指出,這次事件屬個別銀行特別因素,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能相提並論 。SVB、標誌銀行、Silvergate Bank等3家倒閉銀行的資產規模達3308億美元,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時3736億美元,但2008年金融危機主要因倒閉的銀行規模大,且相互關聯性高,加上總體經濟金融外溢效果較大,與這次事件屬於個別銀行特別因素不同,加上這次相關國家監理機關處理速度明快,應不致於演變成系統性風險,但應持續關注其他性質類似的美國地區銀行後續發展,如未受存保保障的存款比重偏高者。
然而,在美國中小型銀行出現倒閉潮後,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因大股東不願再挹注資金,其股價於3月15日重挫,引發歐美股市下跌。央行也表示,在瑞士央行宣布支應瑞士信貸流動性支持,提供其約540億美元借款後,市場暫時回穩,但央行將持續關注此事件之後續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央行在報告中強調,我國金融業體質健全,尚無引發系統性風險之虞,且國銀資產負債結構與SVB等美國破產銀行不同。第一,SVB的存款客戶集中於風險相對高的新創產業,且去年底超過 FDIC保障限額25萬美元的存款比重高達86%,資金不穩定性高,而國銀資金來源則以穩定的個人及公司戶存款為主,較無集中單一類型客戶的情形;第二,SVB近57%資金用於長天期債券投資,受美國大幅升息重大衝擊,而國銀資產配置則以放款為主,投資比重不高,受金融市場股債重挫的衝擊不大。
不過,央行在報告最後也強調,「必要時」央行將充分提供金融體系流動性。央行表示, 近期美國銀行發生倒閉事件後,瑞士信貸集團亦爆發財務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巨幅動盪,帶動國內股匯市狹幅波動,但我國整體金融市場所受衝擊不大。未來國際金融事件外溢,如有引發國銀體系資金不正常流出之虞,央行將充分支應市場流動性,以維持金融體系穩定。
央行表示,美國銀行倒閉事件短期對國內金融市場衝擊不大、加上國銀財務健全、資產負債結構與SVB不同,且未高度參與加密貨幣交易,台灣金融體系應不致於產生系統性風險。央將隨時密切關注事件後續發展,並妥適運用各種政策工具,以維持金融穩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