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20字
台灣資本設備進口連續5年上揚,財政部統計處今天公布資料表示,民國111年資本設備進口值753億美元,創新高紀錄,較106年增約85.6%。其中「半導體設備」居冠,5年間進口額成長126.8%。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近年受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衝擊,台灣資本設備進口持續成長,統計從106年開始連續5年走高,漲幅85.6%。其中最大動力來源為半導體設備所貢獻,另統計今年2月前進口比重已達50.3%。
財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106年資本設備進口統計為406億美元,2年後快速突破到500億美元,110年統計為600億美元,111年則高達753億美元新高。5年間大增85.6%、347億美元。
觀察項目類別,其中203億美元由半導體設備所貢獻,為資本設備增長的最大動力來源,比重劇增到48.3%,而統計最新今年前2月半導體設備進口已達50.3%。
資料顯示,機械及電機設備各增2.3及1.0個百分點,其餘均下降。而電機設備輸入增加,主要是近年來隨政府致力綠能設施建置,以及推升風力發電機組進口需求所導致。
至於進口國家來源,以日本占19.4%居首,大多為生產半導體用機械、鐵路用客車、感應器及電動機等,而美國、中國大陸及荷蘭分別占18.3%、16.1%及 11.9%。
統計處表示,隨著全球晶片製造競爭加劇,國內廠商對製程提升及擴產需求殷切,機械及精密設備中半導體製造及計量、檢查相關之器械比重高逾6成,以荷、美、日進口較多。
荷蘭占台灣進口半導體設備比重達23.4%,主要貨物為掃描對準機。另外,推升資通及電機設備進口均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各占約5成,主要貨品包括路由器、伺服器,變流器、電源供應器等。
交通運輸設備主要由德國與美國購置飛機及自日本購入鐵路用客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