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國泰金線型偏多 法人買超

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 (本報系資料庫)
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 (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129字

經濟日報 文╱陳怡慈

國泰金控(2882)(2882)上周五(24日)每股收在43.45元,單日漲0.34%,季線以下呈現多頭排列,三大法人上周五個交易日合計買超逾8,000張,法人預估短線有機會挑戰44.5元。

國泰金5日均線43.68元、10日均線43.49元、20日均線43.2元、季線42.01元、半年線41.45元、年線47.92元,半年線以下呈現多頭排列,底部墊高趨勢不變。

法人指出,國泰金股價從去(2022)年1月14日68.4元走低至去年10月21日36.25元,之後反彈到昨日43.45元,今年2月初曾經企圖上攻44.5元旦沒碰到,上周又再上攻一次,也沒過,但拉回整理守住月線,目前可用關前整理形容。

金管會今(2023)年2月16日公布公積配息的政策紅利,國泰金原本股利配發拉警報,變成有能力配發股利。今年依舊全數配發現金下,美系金融股外資分析師表示,預估國泰金今年配發的現金股利介於0.8元到1.2元之間。

假設以法人預估的最高值1.2元計算,國泰金上周五股價收在43.45元,現金股息殖利率約2.8%,仍較中央銀行公布的五大銀行1年期平均存款利率1.45%高出不少,成為保守型資金搶進標的。

國泰金核心子公司國泰人壽因為美國聯準會大幅升息,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不小,其他權益呈現負數,按金管會2021年3月31日發布函令,其他權益負數須提列等額特別盈餘公積,成為未分配盈餘減項,且因提列數值過大,以致原本可能沒有盈餘可供分配。

不過,金管會允許金控公司可用法定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發放現金給股東,且與上述盈餘分配規定脫勾處理,也就是說,這兩項公積不必先彌補其他權益負數、不用因此先提列特別盈餘公積,讓金控業比較有餘裕可以配息。

資本市場動盪,壽險型金控今年營運,挑戰仍大。國泰金去年稅後純益380.1億元、年減73.0%,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58元;今年1月稅後純益17.3億元、年減89.9%,EPS為0.11元。

國泰金表示,核心子公司國泰人壽今年1月稅後淨損14.2億元,主要反映台幣勁揚令匯兌損益波動較大所致。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回暖,公司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整體財務表現尚屬良好。1月初年度保費(First Year Premium)及初年度等價保費(First Year Premium Equivalent)分別為81億元及34億元,為業界第一。

而國泰世華銀行今年1月稅後純益29.1億元、年增4.3%。受惠於2022年央行數次升息、放款穩健成長及外幣有價證券價量均增,1月淨利息收入年成長約三成;淨手續費收入雙位數成長,財富管理保險商品及有價證券手續費收入皆成長。

選股原則

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逾1.9萬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減碼加上價損 投信業者恒大曝險二個月減少將近千億
下一篇
台灣人均淨資產世界第五 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