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零接觸商機發燙!手機嗶消費逾6兆提前達陣 今年上看7兆

電子支付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子支付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934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疫情改變了國人消費習慣,遠距、外送、電子支付等「零接觸」商機大爆發。據金管會統計,2022年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54.58億筆、交易額6.17兆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交易額已提前達陣6兆元目標,若以每年13%成長率來看,2023年交易額可望上看7兆元。

林志吉說,對2023年非現金支付消費「正向樂觀」看待,有三大主因:

一、疫情已無礙國人日常生活,2022年底北捷搭乘量已達到200萬人次,國人出門搭車,除提高刷悠遊卡消費,也會增加小額消費。

二、邊境解封,國人赴海外旅遊刷卡或是外國觀光客來台拿悠遊卡或儲值卡消費,也會增加。

三、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功能逐步上線,從轉帳、繳稅費後,上半年電子支付跨店消費也會上路,料會提升消費支付。

以近三年非現金支付交易額來看,2020年是4.98億元、2021年5.44億元、2022年6.17億元,年增率從9.2%一口氣成長到13.42%,增加4.22個百分點,顯示2021年因疫情點燃了零接觸商機。

林志吉坦言,疫情對國人影響降低,反改變了國人消費習慣,如遠距、外送和電子支付消費等「根深蒂固」,對2023年非現金支付交易額正面看待。若以2022年年增13%成長力道估算,2023年全年交易額可望逼7兆元大關。

金管會是在2021年3月宣布非現金支付的三年計畫,訂定2023年底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要成長50%,從52.21億筆達到78.32億筆、交易總額是6兆元。

依每年達成率估算,2022年底交易筆數、和交易額目標,各是68億筆和5.76兆元,以金管會今公布2022年實際數來看,達成率各是80%和107%,交易額提前達陣,但筆數則僅8成達成率。

林志吉說,筆數僅8成達成率,落後仍是受2022年上半年疫情影響,很多民眾不出門,若以搭北捷來看,2022年底已恢復到200萬人次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出門搭車又會增小額消費,進一步推升支付額。

2022年底國人交易額6.17兆元,主要仍是以刷卡、ATM轉帳就占了82%為大宗,筆數反以儲值帳戶(如悠遊卡)占比4成最高,顯示小額交易筆數是很重要的組成要素。

「非現金支付」包括信用卡、ATM轉帳、電子支付(如街口支付)、儲值帳戶(如悠遊卡)、轉帳卡(如Debit卡)、票交所ACH和全國繳費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證交所推出中學生版投資理財教案 歡迎國中老師報名暑期種子教師營
下一篇
P2P業自律規範 三個共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