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72字
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帶動國內非現金支付提升,2022年非現金支付消費金額超過6兆元大關,若以近年民間消費近10兆元來估算,顯示國人過半的消費支出是以非現金來支付,金管會也預估,今年非現金支付消費金額可望挑戰7兆元大關。
金管會設定的目標,是2023年國人使用非現金支付的交易筆數占比,要達到民間消費占比的5成以上,也就是要達到68億筆,非現金交易金額則是要達到6兆元。
據金管會今最新公布2022年非現金支付統計,交易筆數為54.58億筆、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達到6.17兆元。交易金額提前達標、達標率高達106.31%;交易筆數則稍微落後,距離68億筆的達成率約80.4%,就看今年的筆數成長能否達標。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非現金支付的交易筆數未能提前達標,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在疫情期間不出門,不只小額支付需求下滑,捷運搭乘人數也少很多,民眾拿儲值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大幅減少,交易筆數就會受到影響。像2021年5月18日全國宣布三級警戒後,搭乘捷運的人數直線下降,6月每日平均僅40萬人次搭乘量,直到2022年12月搭乘人數才恢復到200萬人次以上。
若以近3年每年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約年成長13%來估算,今年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可望挑戰7兆元大關。林志吉表示,雖然2022年非現金交易筆數還未達標,但對今年看法樂觀,除民眾生活已與疫情共存外,搭乘大眾運輸的人數將逐漸回復正常,加上邊境解封後,預估國人出國旅遊的信用卡消費,與境外旅客來台使用儲值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將增加,還有電子支付的購物功能將於今年上半年上線,像是街口支付使用者可以拿著App去一卡通的特約商店消費,對於今年非現金交易都會有正面影響。
據金管會統計,在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的6.17兆元中,最主要是信用卡消費占56.6%、第二是ATM轉帳購物占25.64%,電子支付交易占3.85%、儲值卡消費則占1.13%;但交易筆數54.58億筆中,主要是以信用卡消費占41.5%、儲值卡消費占41.12%,這兩項支付方式為大宗,電子支付則占6.05%、ATM轉帳購物占1.47%。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