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一月出口重摔 學者:要密切關注兩效應

本文共838字

聯合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即時報導

財政部公布今年1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1月出口315.1億美元,年減21.2%,連續5個月負成長。學者表示,要擔心的是出口製造業訂單減少,導致廠商債務違約風險上升;第二則是勞動市場因此出現大批無薪假或裁員效應,反過來影響內需消費。台經院預測今年Q1、Q2出口都是負成長,但不致出現經濟衰退。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去年12月出口金額還有357億美元,今年1月再降到315.7億美元,出口惡化狀況的確令人擔憂。主要關切重點有二,一是出口製造業廠商如果去年因為看好景氣過度借貸投資,去年底忽然訂單暴減,加上升息增加貸款利息,現金流出現問題,債務違約風險上升,由於製造業很多是上下游供應鏈關係,要注意會不會出現系性金融風暴?

其次是訂單減少導致廠商因為業績下降而削減人力成本,無論是無薪假或裁員,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家庭經濟,再反過來衝擊消費能力,這部分也會影響經濟成長率(GDP)表現。

他認為,上半年出口都不會太好,若要好轉,還要看國際景氣狀況,目前升息循環沒有結束,且美國失業率降到3.4%,看起來美國聯準會還會繼續升息;若要美國停止升息,一來是通膨大降到接近目標值2%,但現在還有6%以上,差非常遠,二來要看經濟有無衰退,但目前經濟表現這麼強,上半年不會轉為降息。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去年11月外銷出減就有20%,預期出口衰退會延續到今年上半年,尤其歐美通膨狀況未解,需求持續萎縮,目前看不到能見度。

他說,台經院之前預估今年全年GDP2.58%,其中第一季GDP是1.03%。不過出口預測,則是Q1、Q2都是負成長,主要還是要等歐美終端需求復甦。

至於廠商會不會裁員?邱達生表示,若是訂單減緩,廠商會先採取無薪假,因為不用那麼多產能,但不會訂單減少就裁員,除非後續經營狀況出問題,才會裁減人力。

他說,雖然GDP還有消費與投資,政府今年也會大舉提高公共投資,加上內需有一些支撐,但台灣畢竟是出口導向,商品出口低迷還是會影響,所以今年GDP表現一定不如去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是他!新光金新任董事長 陳淮舟出任
下一篇
富邦壽推分紅保單 兩大考量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