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9字
2022年四季台幣升值,重擊壽險業獲利。據金管會統計,12月單月壽險業稅前虧損442億元,未避險的匯兌損失達748億元,累計第四季匯損達4,370億元,使壽險業連續3個月陷入虧損,2022年全年獲利降到1,719億元、年減55%。
避險成本高漲,為減少「愈避愈貴」,2022年12月壽險業反手大砍避險部位,避險比率跌破六成到58%的近年低點,市場預期,在壽險業續減避險部位下,2023年1月台幣又升值2%,壽險業海外投資的未避險部位,恐蒙受鉅額匯損,進而壓抑1月獲利空間。
壽險業做海外投資,因多是美元計價,為避免匯損,業者多會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工具做避險。一般業者避險部位多落在6~7成左右。
壽險業做避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工具,包括CS(換匯)和NDF(無本金交割遠匯),前者與兩國利差有關,利差愈大、換匯成本愈高,後者與台幣匯率預期有關,升值預期愈濃,NDF愈貴。目前CS和NDF避險成本都約落在3.8%左右。
據金管會數據顯示,12月壽險業避險工具利益433億元、占匯損748億元僅58%,等於業者用避險工具僅沖掉了58%的匯兌損失,較11月沖掉了77%匯損,大降了19個百分點,顯示在「愈避愈貴下」,業者寧可縮減避險部位。
避險成本到底貴了多少?據數據顯示,2022年12月避險工具換匯成本256億元、月增35%,累計2022年避險成本達1496億元、年增27.6%,市場預期2023年在台美利差擴大下,恐會愈來愈貴。
壽險業者說,業者在匯損、和避險成本兩者中做取捨,認為2023年美國仍維持高利率、美元仍維持一定強勢,加上避險成本愈來愈貴,只好縮減避險部位。
金管會公布2022年12月底壽險業獲利、淨值和匯兌概況。受12月台幣仍小升0.63%,使12月單月壽險業未避險的匯兌損失748億元,即便業者透過CS、NDF等避險契約做對沖、又收回137億元外匯準備金,12月匯兌仍虧損434億元,累計2022年匯兌損失264億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