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陳南光:貨幣政策走走停停、過早放鬆 易落入停滯性通膨陷阱

本文共1007字

聯合報 記者巫其倫/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期再度投書雜誌,認為央行決定貨幣緊縮要「多快、多高與多長」的取捨時,可從歷史經驗中尋求指引,若是走走停停、過早放鬆的貨幣政策,只會讓通膨拖延更久,更易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

國內方面,他也提到,由於政策性管制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房租類指數低估等因素,使台灣通膨看似相對其他國家低,台灣央行不可樂觀認定「台灣通膨相對溫和」而掉以輕心。

陳南光投書銀行家雜誌,對於去年以來各國啟動升息循環,當前許多央行面對通膨情勢及其他國家升息幅度,在貨幣緊縮路徑上,需考量升息速度和幅度,以及將政策利率保持在高點或終點利率多長時間。

他指出,面對通膨節節上升時,央行貨幣緊縮政策應採取漸進式,或先快後慢(Front-loading)式的升息模式?漸進式升息可避免經濟在短時間內急速調整而導致經濟衰退,同時使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與物價影響的延遲效果有較充分的時間顯現。

但實證分析卻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陳南光指出,過去針對11個已開發經濟體在1970年至2020年間的資料發現,在面對大幅度並持續性的通膨衝擊,相較於漸進式升息,先快後慢式升息對於抑制通膨具有顯著效果,而且利率也得以更快回到之前的水準。

陳南光指出,歷史經驗強烈警告我們,「走走停停、過早放鬆」的貨幣政策,只會讓通膨拖延更久,並且更易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

他指出,去年6月起,聯準會一掃之前堅持通膨是短暫性(Transitory)以及去年3月僅升1碼的消極態度,改採先快後慢式升息,每次升3碼,直到去年12月,才縮小升息幅度為2碼。

他認為,聯準會官員反覆強調,即使整體通膨(Headline Inflation)似有下降趨勢,但仍然太高,且薪資上升壓力也進一步推升服務業通膨,因此,儘管升息效果具時間延遲性,聯準會仍需持續提高利率到充分限制性(Sufficiently Restrictive)的水準,並在其後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

他強調,聯準會政策行動與宣示顯示,他們不僅想重建其貨幣政策的可信度,也積極從歷史經驗汲取教訓,以避免重蹈伯恩斯在1970年代的覆轍。因此,觀察去年聯準會在快速升息一段時間之後,確實有助通膨在短時間內穩定下來,通膨與民眾通膨預期也未進一步惡化。

對於國內央行,陳南光則說,央行要負擔物價穩定的責任,就必須對通膨與通膨預期走勢有良好掌握;央行除了應儘速強化這方面相關的研究,也應編製更多樣化物價指標,並且進行民眾通膨預期的調查。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玉山金前5月自結稅後盈餘88.3億元 續創同期新高
下一篇
洪士琪二大關鍵 拿下新光金江山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