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產險公會促對新冠重新定義

提要

呼籲政府重症才適用法定傳染病 為防疫險止血

防疫險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防疫險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780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國內產險業因為防疫保單鉅額理賠去年虧損累累,業者預估去年到今年6月,整體防疫險簽單理賠金額將會超過2,300億元。產險公會理事長李松季昨(1)日趁公會新春團拜致詞,公開向政府喊話,希望新冠肺炎併發「重症」,才適用法定傳染病的定義。

李松季一開始就幽默表示,有產險公會的副理事長跟他說,因為理事長處理防疫保單的事情太辛苦了,利用除夕前一天,自己才終於確診,整個過年,他都在隔離狀態,現在還有點腦霧, 所以致詞時必須看著稿子。

推薦

李松季說,有關防疫保單,「我們現在還剩最後一哩路」。最近這幾個月,「我們不斷為了這防疫政策上最重要的一哩路,向行政院、衛福部發函還有當面陳請」。

產險公會的訴求為,由於目前99.5%以上確診個案均屬輕症,疫情已經流感化,期盼為了早日讓國人恢復正常的生活,以及恢復各行各業的生機,請行政院即時修改法定傳染病的定義,也就是新冠肺炎併發「重症」,才適用法定傳染病的定義。而所謂的各行各業,當然也包括為了防疫保單承擔鉅額損失的產險業。

李松季說,除了產險公會的陳情之外,主管機關金管會,包括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還有副局長林志憲,大家也都努力在協助業者做跨部會的溝通,包括與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的跨部會的溝通,希望早日促成法定傳染病定義的修改,讓業者們及早止血。

受邀致詞的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也說,2022年因為新冠疫情的保障需求,引發防疫保單持續熱賣效應,創下超過700萬件有效保單的紀錄,但世事難料,疫情快速變化,台灣確診案例與隔離人數達到高峰,截至2022年底,防疫保單已付賠款高達約2,018億元,包含賠款準備金提列的自留賠款已超過2,086億元,使得產險業稅前損益受到顯著衝擊。

桂先農特地引用孔子在易經繫傳的名句「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肯定產險業者在新冠疫情期間,照顧安頓廣大的保戶,充分發揮社會保障與安定人心的功能,是真正的大事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貸款給炒房團遭罰150萬元 新光金回應了!
下一篇
玉山星宇卡夯、實體卡等太久 玉山:核卡後2招可刷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