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95字
未來輕症者將不需通報,意即產險業者將迎來曙光、防疫險理賠風暴有望大幅降低。產險公會今(1)日舉行新春團拜,理事長李松季在致詞時表示,防疫險「剩最後一哩路!」,產險公會已多次陳情,因疫情流感化,盼行政院即時修改「法定傳染病」定義,限縮至「新冠肺炎併發重症」才適用「法定傳染病」。
產險公會今天舉行新春團拜,對於防疫險問題,李松季表示,防疫保單還剩「最後一哩路」,近幾個月來,公會不斷向行政院、衛福部發函及當面陳請,表達由於目前99.5%以上確診個案均屬輕症,疫情已流感化,期盼為了早日讓國人正常生活,以及恢復各行各業的生機,在這各行各業中,當然也包括為了防疫保單承擔了鉅額損失的產險業,請行政院即時修改「法定傳染病」定義,即「新冠肺炎併發重症」才適用「法定傳染病」定義。
他指出,目前除了陳情外,主管機關金管會也努力協助業者跨部會溝通中,希望早日促成「法定傳染病」定義的修改,讓業者們及早止血。
他也表示,過去一年對許多產險業者是非常艱鉅、辛苦的一年,也因為辛苦,所以讓我們彼此更加靠近。產險公會除與主管機關保持密切溝通外,也特別感謝6家主要同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過去幾個月共同向行政院秘書長、衛福部長、立法委員四處陳情。
他表示,2022年因國內疫情不斷延燒,而衍生防疫保險嚴峻挑戰,產險業者在面臨空前的鉅額賠款危機考驗下,仍以最大誠信原則,依照各家保單契約條款約定,善盡了賠付的責任。
他強調,產險業作為台灣社會安全網重要的一環,在這痛苦紛擾的一年,顯現了值得信賴的強大韌性,產險業的社會價值是不容抺滅的。
展望2023年後疫情時代,他認為,國內外政經環境仍受到各項眾所周知的因素干擾,呈現不確定狀態,但產險業者秉持再出發的精神,仍將本於協助客戶風險管理及保險「損失填補」(Loss of Indemnity)的基本原則,提供台灣社會與時俱進的各項產物保險商品服務,共同構建一個永續、充滿韌性的台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