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看見幸福台灣/守護海洋 把垃圾變藝術牆

南山人壽興宜通訊處同事與利澤國小同學一同打造海廢再生藝術牆,提醒友善環境的重要。南山人壽/提供
南山人壽興宜通訊處同事與利澤國小同學一同打造海廢再生藝術牆,提醒友善環境的重要。南山人壽/提供

本文共858字

經濟日報 李淑慧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只要有機會潛入海底,就會發現美麗的珊瑚及自由自在的海龜生活在這塊海域,景色美不勝收,不過近幾年大量的海洋廢棄物汙染了牠們的家,海龜誤食塑膠垃圾而亡事件頻傳,海廢嚴重威脅海洋生態,成為當今人類的課題。

維護海洋生態已刻不容緩,南山人壽長年透過淨灘減少環境汙染,也將搜集到的海廢回收再利用,製作成美麗的海廢再生藝術牆,目前全台包括離島已有13座藝術牆,時時刻刻提醒大家愛惜地球資源、減少製造一次性垃圾。

「其實我們沿著海岸線走一走,就會發現海廢再生藝術牆所用的材料幾乎都能在海灘上撿到。」參與海廢再生藝術牆製作的南山人壽興宜通訊處襄理林育新說。海廢再生藝術牆是由浮球、魚餌盒、瓶蓋、塑膠碎片、拖鞋、打火機、掃把等難以再回收利用的海洋廢棄物打造而成,這面牆就坐落在宜蘭利澤國小的校門,由南山人壽的同事與利澤國小的同學及海湧工作室一同完成作品。

創作海廢再生藝術牆的當天上午,南山人壽興宜通訊處約35至40名業務夥伴先至利澤國小附近的海邊淨灘,下午便出發至學校與同學一起布置再生藝術牆。通訊處襄理陳翠甄說,對小朋友而言,創作再生藝術牆是很不一樣的體驗,像是使用水泥當作顏料作畫,這也是平時較難接觸的材料。

海廢再生藝術牆是由大人和小孩共花了將近四小時完成的作品,製作的過程中也會和小朋友們分享海洋生態知識,像是牆上的主角曼波魚是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且數量愈來愈少,最常出現在台灣的東海岸等資料,讓孩童一邊創作也能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海湧工作室副執行長郭芙表示,海廢牆創作出的海洋生物很漂亮,但近看會發現是由垃圾組成,希望以此提醒人們警惕。海洋中存有很多垃圾,若垃圾沒有處理,被海洋生物誤食會造成生命危險,但若垃圾被打上岸邊,在陽光長期曝曬下,塑膠製品也會釋放很多的溫室氣體,對環境有極大的威脅。

林育新認為,大人在海廢再生藝術牆的活動中扮演帶領孩童探索與體驗世界的角色,像是學習使用特殊工具,並藉此讓大家了解海邊有很多物品是可再回收利用,同時提醒著人類不應該製造這麼多對環境有害的垃圾,平時應感謝及友善環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十年來最亮超新星現身風車星系 天文館:小望遠鏡可見
下一篇
南北粽爭霸戰 foodpanda 揭密南部粽大勝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