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壽險型金控 一多三空

本文共496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2023年產險業迎曙光,壽險型金控後市卻仍詭譎難料。法人指出,壽險型金控的子壽險淨值壓力最壞狀況已過,但後市有三大利空,一、投資股債市的整體投報率難回到2021年,二、台美利差擴大、子壽險避險成本提升,三、保費「入不敷出」壓力未除。

2022年底國壽和富壽調整投資組合,實現投資損失,導致2022年12月單月虧損,2022年全年六大壽險業稅後純益1,386.08億元、年減近六成;2023年1月台幣仍小升,壽險業獲利料難有起色。

法人說,去年各大壽險業做債券資產重分類,解除淨值危機,2023年可望受惠美國長期利率趨勢向上的利多,帶動壽險業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提升,經常性利差可望好轉,營運將更趨穩健,將是壽險型金控一大利多。

但美國高利率將持續一段時間,加上2023年整體經濟展望不佳,資本市場撲朔迷離,壓抑壽險業股債市資本利得空間,法人認為,2023年子壽險整體投報率恐難回到2021年。

其次,台美利差擴大,台幣貶值空間又縮小,一旦壽險業做避險,就得面臨傳統避險成本逐季墊高的窘境,法人估2023年避險成本將比2022年增加,恐不利壽險業獲利,第三利空則是保費「入不敷出」壓力未除,新錢流入仍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國泰世華銀行奪The Asset三項大獎
下一篇
元大銀年獲利 拚百億起跳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