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話題系列加開第二季!
空降接班可以嗎?老員工難溝通該怎麼辦?
12位傑出企業二代,揭開繼承者們面臨的三大試煉與四套解答劇本!


不再通知

存股族注意!小心 2023年銀行型金控有這兩大逆風

第一金控。本報系資料庫
第一金控。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677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2022年中實大戶搶進的第一金(2892)、華南金和合庫金3檔銀行型金控,2023年就穩了嗎?法人提醒,2023年銀行型金控恐有兩大逆風,一、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壓抑了銀行放款動能,二、景氣若持續惡化,資產品質疑慮將起,信用成本(如呆帳提存)恐會增加,兩大逆風都將重擊獲利。

法人說,2023年美國升息期間拉長、但升息幅度下降,預期銀行業淨利差雖持續成長、但增幅減緩,其次,升息步入末階段時,銀行存款資金成本會逐步高於放款利率增幅,及當銀行轉做FX Swap(換匯交易)時,也會壓縮淨利差增幅,甚讓淨利差轉為下跌。

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低於3%時,全體銀行放款年增率也將從2022年8%降到5~6%,加上淨利差增幅趨緩,「放款量、價齊跌」將大舉壓抑銀行獲利。

另一家法人也說,過去經濟週期循環在經濟下行階段時,通常會伴隨銀行資產品質惡化、及信用成本走揚。

該法人說,即便目前全體銀行業逾放比仍維持0.15%的史上新低水準,一旦景氣惡化持續、市場需求不彰,企業壞帳疑慮將起,恐會推升2023年銀行業信用成本。

法人圈點名海外曝險、外幣資產占比較高的兆豐金、中信金、第一金等,即便資金成本較具優勢、淨利差減緩程度較低,但也需留意信用成本增幅影響獲利也可能高於同業,等於優劣勢參半,獲利與風險並存。

此外,也因2022年股債雙空,讓銀行型金控下的子銀行資本適足率大舉下滑,也需留意銀行型金控,如兆豐金、玉山金在2023年可能的增資需求,都會讓銀行型金控評價面臨下修挑戰。

延伸閱讀》

中實戶最愛買甚麼?2022年擁抱這三檔金控股

掌握主力動向!中實戶投資14檔金控股 足跡大揭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王道銀明年配息可望恢復正常
下一篇
上海銀客戶資料外洩 金管會裁罰1000萬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