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壽險業現流動性危機?Q3現金水位幾近腰斬 金管會緊盯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000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夏淑賢/台北即時報導

今年壽險業出現保費收入降、到期賠付金加解約升高的「入不敷出」現象,市場憂恐現流動性危機。據各壽險業財報揭露,今年9月底22家壽險業現金加約當現金總餘額9033億元,今年來已驟降了6471億元或42%,若與去年同期相較則驟降47%,水位一路下降,金管會緊盯。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坦言,的確有觀察壽險業者流動性問題,平常都有注意,但至今尚未接獲壽險業者因流動性問題而處份資產變現的情況。

蔡火炎強調,壽險業流動性評估並非看現金部位多寡,現金及約當現金可能因為各公司投資支出、或是購置設備等因素,導致短期部位減少,並不代表有流動性風險,保險局洽22家壽險業者了解,每家都表示沒有流動性問題。

為何今年壽險業保費「入不敷出」?市場認為有三大原因,一、美國鷹派升息推升美元定存、海外債上探5%高息,遠高於宣告利率僅3~4%的利變壽保單,民眾自然棄保單、轉定存或海外債。

二、過去龐大儲蓄險不須再付解約金,自然解約「逐高利而居」,三、新錢流入趨緩,主因是躉繳的美元利變壽險保單,宣告利率拉不上來,自然賣相差,買氣也低迷。

「入不敷出」的情況有多嚴重?根據各壽險業財報,第三季單季自留保險賠款與給付共5014.8億元,比滿期總保費收入4351億元還多了663.7億元,顯示壽險業第三季,因為賠付跟解約的資金,遠比保費收入還多。

若進一步以現金流出占現金資產比例,則以南山、新光、三商人壽、台壽這四家占比都超過1成較高,又以南山第三季淨現金流出(賠款與給付-保費收入)337億元占其現金與約當現金641億元達52%最高,顯示南山淨現金流出最大。

目前南山人壽不管是解約或理賠支出都跟過往水凖差不多,並未有異常現象,另外資產面要因應短期的資金需求仍非常充裕無虞,故沒有產生流動性問題。

一家壽險業高層直言,壽險業不至於有系統性的危機,但短期間不斷升息、及銀行優利定存、海外高息債券,的確對壽險業者產生現金流的問題。

而10月單月新契約保費收入仍未見好轉。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10月單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僅467億元、年減44%,下探2009年6月金融海嘯後、13年來的單月新低點,累計前10月新契約保費收入6723.7億元,年減22%。

金管會官員說,12月已調整台幣與美元責準率,應可以提振保單買氣;另一壽險業者則說,12月各家業者也有再調整一波宣告利率,美元主力保單宣告利率已攀到3.6%已回到2020年疫情前水準,希望可以挽救低迷買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黃天牧:盼金融營業稅降至2% 與財部加強溝通
下一篇
金管會金檢異常帳戶 警示戶跳增 銀行漏洞現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