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1字
金管會與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等五大部會,共同公告「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即日起鼓勵製造業、營造建築與不動產、運輸與倉儲等3大產業,依該指引自行判定是否是「綠色企業」,並鼓勵金融業依此指引做投融資的引路,積極與企業議和。
該指引有兩大目的,一、讓金融業及投資人更有效率、合理地支持重視永續發展或朝向減碳轉型的企業與專案,二、該指引所訂定的技術篩選,可成為引導各企業轉型的目標,讓它們在產業升級或轉型的過程中有更明確的方向。
甚麼叫做「永續」?須符合三大條件,一、對減緩氣候變遷具實質貢獻,需符合一定的「技術指標」,例如碳排放低於一定標準或有綠建築標章,二、未對五項環境目的造成重大危害,如是否被裁罰,三、未對社會保障有重大危害,如是否符合人權公約等。
初步針對金融業投融資占3成最高的三大產業,包括部分製造業、營造建築與不動產業、運輸與倉儲業共16項一般經濟活動,及13項前瞻經濟活動,提供是否符合永續認定參考的指引,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涵蓋鋼鐵、化學、電腦和周邊設備等。
初期先以上市櫃公司為主,鼓勵這三大產業在其永續報告書、年報或公司網站等自願揭露營運主要經濟活動或專案項目「適用」與「符合」該指引的情形,並依五大類「符合」、「努力中」、「改善中」、「不符合」及「不適用」來判斷永續程度,金管會也規劃明年底前,提供一致性揭露表格。
金管會綜規處長胡則華坦言,過去各企業都自稱是「綠色」,但到底是不是很難判斷,透過該項指引提出認定「永續」的標準,其次,這次指引中,有些「前瞻經濟活動」(指已對減緩氣候變遷有貢獻),希望投信業在投資中,可以將資金導引支持這類產業。
胡則華說,金管會也鼓勵金融業可以參考該指引進行投融資評估及決策、商品設計及與企業議合,例如提供企業達到「永續指引」時,提供一些貸款利率優惠等,協助企業朝永續發展及減碳轉型。
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則強調,金融業授信本來就有5P原則,這僅是多一項參考指引,若認為符合永續企業更佳,但並非是不揭露者就不給融資。
至於是否比照歐盟給強制推動永續的時間表?胡則華說,台灣因為很多企業都沒做碳排查,要比照歐盟強制做法很難,因此時間表也難定,未來將等碳排查資料建立起來,並請聯徵中心建立用電用水等行業平均數去估算,慢慢建立數字再來做研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