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2字
備受新聞界矚目的「111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今天下午舉行頒獎典禮,經濟日報今年總計獲得四座獎項,其中經濟日報資深記者邱金蘭以「樂透防疫保單夢碎 」獲得平面及網路(文字)即時報導獎特優,另外「失智者的金融危機」專題, 獲得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專題報導獎優勝。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今年邁入第17屆,本次總計129件參賽作品,經過激烈競爭只有41件作品獲獎。參賽作品議題多元,飲食類新聞參賽比例最高,議題包括食品添加物、廣告不實等;另外,疫情消費新聞,包括疫情下網購詐騙,網路閱聽權益保障,以及防疫保單等話題。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出席,擔任頒獎人;他表示,每件參賽作品報導,都代表消費者心聲,不但能督促業者應該守法,也協助政府機關發掘潛在問題,塑造更優質的消費生活環境,期盼媒體繼續提供優質消費報導,提升各界對消費者權益重視,建構更安全的消費環境。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共伴產生愈來愈多的失智人口,經濟日報資深記者邱金蘭 、仝澤蓉、徐珮君與林安妮,以「失智者的金融危機」專題,深入挖掘金融現場的失智者困境,舉凡重複臨櫃領錢、忘了如何操作ATM,甚至遭到金融剝削,讓生活陷入困境。
另外,疫情之下,台灣掀起防疫保單風暴,從搶買、停售、續保到理賠,爭議不斷的現象,甚至許多在國外工作的人回不了家,進而衍生出金融糾紛,邱金蘭以「樂透防疫保單夢碎 」獲得平面及網路(文字)即時報導獎特優;邱金蘭和何佩儒還以「被偷走的人生」、「理專A錢追追追」獲得平面及網路( 文字)即時新聞獎佳作。
本次聯合報系獲獎作品還包括,甘芝萁的報導「疫後旅遊停看聽」, 吳淑君、陳雅玲的「租屋黑市」,以及郭政芬、蔡容喬、吳淑君、陳雅玲的「揭開快篩試劑成本內幕」則分別獲得平面及網路( 文字)類專題報導獎和即時新聞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