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34字
財政部今(30)日公告對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毛巾產品,展開反傾銷稅第三次落日調查,依規定,財政部與經濟部將分別展開傾銷調查、產業損害調查,最慢一年內結果出爐。
而在落日調查期間,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毛巾產品仍會繼續按現行核定稅率0%、29.72%課徵反傾銷稅。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我國自2006年9月19日起,對自大陸產製進口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為期五年,期間經過兩次落日調查,延長反傾銷稅課徵期間,原本將於今年12月20日屆滿,財政部依規定公告,若國內業者認為有繼續課徵必要可提出申請,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在今年6月提出。
根據公告內容,業者認為,課徵反傾銷稅後,中國大陸毛巾進口量逐年減少,我國毛巾產業在政府輔導措施下已逐步調整體質而使營運狀況好轉,但屬於脆弱型產業,若停止課徵反傾銷稅,大陸毛巾可能再度低價大量出口,對國內產業將造成損害。
關務署表示,依據業者提供資料,可合理懷疑如停止對涉案貨物課徵反傾銷稅,傾銷及損害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因此財政部決定進行調查。
關務署表示,依規定,財政部應自公告調查日起六個月內完成傾銷調查認定,並通知經濟部;經濟部也應自公告調查日起同步展開產損調查,並在接到財政部通知後兩個月內完成認定,再通知財政部。財政部收到經濟部通知後應在十日內提交關稅稅率審議小組審議是否繼續課徵反傾銷稅。
依規定,調查期間自公告日起不得超過一年,也就是說,最慢明年底前結果出爐。
關務署統計,今年前十月課徵陸製毛巾反傾銷稅約1,600萬元,進口量逐年下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