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19字
台資銀行赴海外市場打國際盃,為何總爆雷?銀行主管直言,台資銀行在歐美聯貸市場有三大困境,一、無法打入當地、聯貸案多只能仰賴主辦行,二、歐美市場的分行經理人才多已出現斷層,三、只能看「落後指標」的財報,無法精準掌握內部狀況。
該主管直言,在種族與文化差異下,台資銀行在歐美聯貸市場的地位「其實很低」,幾乎所有聯貸案都是當地國際大行決定,有些搶破頭的聯貸案,台資銀想參貸「還得要這些國際大行點頭」,頗有仰人鼻息的窘境。
其次,要擔任歐美國的分行經理並不容易,除最基本的英文能力、金融專業知識、國際業務經驗,還需肩負一家分行業務推展、監督管理、法遵、與當地主管機關溝通等,這類獨立經理人至少要培養十年,但多數台資銀行早已出現人才斷層。
第三,台資銀行在海外市場參貸,只能看「紙上」的財務指標,如淨值比、負債比、資產等,但這些財報多是落後指標,很難真正掌握內部狀況「很多台資銀行分行經理,甚至都無法與公司財務長直接溝通」。
就如這次Orpea S.A.是歐洲規模最大養老集團、又在巴黎交易所掛牌,過去財務狀況一向穩健,聯貸案也是法國巴黎銀、法國興業銀等國際大行共同主辦,6家行庫當時評估風險極低,誰知竟爆內部管理不善。
國際盃難打,同為「黃種人」的亞洲盃更處處都是險境。
另一家銀行高層說,東南亞市場除政經情勢不穩,最大問題是人治色彩濃厚,例如越南、柬埔寨、泰國等「連英文都難通行」,語言翻譯受制當地人,變相產生「地下分行經理」,讓台資銀行更難掌控放貸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