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保誠人壽退休金準備調查 近五成民眾無退休金規劃

本文共1107字

經濟日報 記者齊瑞甄/即時報導

隨著高齡化加上高通膨等社會環境變化劇烈,讓民眾的退休理財規劃必須與時俱進「滾動式調整」。為了解台灣民眾如何儲備退休金,保誠人壽自2018年起進行退休金準備調查,根據2022年最新出爐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五成受訪者目前無退休金規劃,原因為「現在儲蓄有其他用途,如結婚、孩子教育金、買房等。」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五成(48.9)受訪者「目前無退休金規劃」,其原因為「現在的儲蓄有其他用途(如結婚、孩子教育金、買房等)」(42.4)及「基本開銷太高,已沒有閒錢做退休規劃」(42.3),而選擇這兩項的受訪者中,又以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為大宗。

推薦

保誠人壽分析台灣民眾期望退休年齡之變化趨勢,根據保誠人壽2018年的退休調查數據,超過半數民眾(51.24)期望退休年齡為51~60歲。但到了2022年,則有超過半數民眾(50.4)期望退休年齡延後至61歲之後,甚至有一成(10.2)坦言沒有打算退休。

進一步詢問不想退休之原因,多數受訪者表示「如果不繼續工作,無法維持生活所需」(49)、「希望有經濟收入,可以讓生活過得更加寬裕」(47.7)及「保持勞動,有益身心健康」(42.5)。當詢問對於臨屆退休感到最不安或害怕的主因則為「自己健康狀況不佳」(62.3),其次是擔心「家人健康狀況不佳」(46.8)及「退休金不足/儲蓄未達期望金額」(46.5),顯見經濟和健康因素為民眾面臨退休時的兩大隱憂。

然而,雖然大家都認同經濟為退休規劃不可或缺之要素,但在本次調查中,卻有近五成(48.9)民眾表示目前無退休金規劃,尤其,對於要兼顧一家大小支出的三明治族而言,「現在的儲蓄有其他用途(如結婚、孩子教育金、買房等)」(42.4)及「基本開銷太高,已沒有閒錢做退休規劃」(42.3),為無法儲備退休金之主因。

有做退休金理財規劃的受訪者,平均在41歲開始準備,每月投入平均新台幣14,332元,與去年相當。對多數民眾而言,最有保障的退休生活費來源為「自己的儲蓄」(78.6)、「投資理財收入」(58.9)、「我的保險金」(43.5)。

值得一提的是,就退休金理財工具的想法,有6成民眾會選擇較保守,固定收益並且低風險的工具/商品 (62.8),進一步詢問實際使用的退休金準備工具,包含「股票」(68.7)、「台幣或外幣活/定存」(63.1)、「保險」(62.7)均有超過六成以上的比例。

分析歷年數據發現,使用「保險」的比例都在6成左右。分紅保單專家保誠人壽表示,分紅保單「分擔風險、紅利共享」的特色,除具備壽險保障之外,更可透過長期持有,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為相當理想的退休金準備工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落實公平待客友善高齡 元大人壽推出銀髮族專屬醫療險
下一篇
接班1000天讓王道銀獲利沖天 駱怡君是如何辦到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