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解密外匯存底 央行外匯資產評價利益終於轉正了!

本文共955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銀行明(2023)年預算報告顯示,央行明年外幣資產預計營運量為14.8兆元,包括自行經營的長期債券投資14.39兆元,以及委外經營的信託投資4,110億元,較今年的13.83兆元增加約9,679億元,增幅為7%。為使外匯投資工具多樣化,央行將部分外匯資產委由其他金融機構代操,明年委託代操的比重將低於3%。

立法院預算中心表示,近年國際短期資本大量且頻繁移動,已取代國際貿易或經濟基本面,成為短期左右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央行有時需逆向操作以緩和匯率波動幅度,導致各年度認列的外匯資產評價損益數大幅波動。

推薦

資料顯示,央行外匯存底運用所產生的外匯資產評價損益結果,2017年至2021年間,除2018年有評價利益4,238億元外,其餘年度皆產生外匯資產評價損失,2017年認列損失1.16兆元,2017年至2019年間呈損失與利益上下波動情形,且變動率頗鉅。

2020年因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加上央行大幅淨買超,持續產生外匯資產評價損失,較2019年的4,878億元大幅增加3,093億元,產生7,972億元的外匯資產評價損失,增幅達63.41%,去年損失微幅減少後,今年截至9月底止即反轉為評價利益2.48兆元,為2018年以來首見,並較去年變動高逾五倍。

我國外匯存底餘額在全球名列前茅。預算中心指出,我國外匯存底由2016年底的4,342億美元,增加至今年9月底的5,411億美元,增加1,069億美元,增幅為24.62%。

考量國際匯市瞬息萬變,央行外幣資產投資著重長期孳息收入,我國外匯存底約九成投資於國外債券以獲取孳息,2016年以來,央行外幣資產營運量大約介於13兆7,030億元至14兆4,217億元間,主要投資於重要工業國家政府發行的長期債券,其中委外經營的長期信託投資金額介於4,083億元至4,789億元,占外幣資產投資總額比率平均約3.21%。

此外,央行2016年至2021年外幣資產平均規模約14.1兆元,其中委外經營部分平均約4,514億元,占比約3.21%,委外經營金額龐鉅。至於明年,委外投資金額進一步降至4,110億元,委外比率跌破3%、僅2.78%。

預算中心指出,去年底央行與公務人員退休撫卹等政府基金相較,央行運用資產總規模達14.24兆元位居首位,勞工退休基金接近4.1兆元居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八大行庫 調升存款利率
下一篇
央行:穩定幣潛藏風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