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77字
兆豐銀昨(1)日宣布到7月底,承作高資產客戶數衝破500戶,資產管理規模突破800億元,兩個月內客戶數翻倍,客戶數和資產管理規模躍居公股首位,可望擠入前三大「坐二望一」,僅次於中信銀,成為高端財管業務的大黑馬。
據了解,第一銀7月底客戶數逾350戶、資產管理規模估約600億元,僅次兆豐銀。目前共七家銀行開辦高資產財管業務,其中僅兆豐銀、一銀和合庫三家行庫。
為何二個月內客戶數可翻倍增?據透露,主因兆豐銀開戶流程簡化,過去要成為兆豐銀高端客戶,得另開一個「專戶」,5月後取消,高端戶可申請「原戶升級」,免再另開戶,加上分行業務推展,自然客戶數暴衝。
兆豐銀也透過五面向拓展高資產業務,包括6月底成立私人銀行處、完備規章以有效管理業務、引進國際系統支援、培育人才、完備高資產相關商品上架,如兆豐銀6月自行發行外幣結構金融債,募資近2,000萬美元,發行量獨占鰲頭。
第一銀行昨宣布,8月起首對高資產客戶,發行2檔100%保本的美元結構債,首年均採固定配息,一檔1.5年期固定配息逾3.5%、另一檔5年期固定配息逾5.2%,第二年起則視連結標的採區間配息,投資滿一年時、發行機構得在每季配息日提前贖回,以商品面額還本。
銀行主管直言,各行庫近期狂衝高資產業務、發行新商品,有三大原因,一、金管會最快將在明(2023)年重新考核該業務,「續牌」與否的考核關鍵點,包括設計商品能力、人才培育等,兆豐銀、第一銀等積極展現「續牌」決心,也提前打響了「續牌」前哨戰。
目前包括中信銀、兆豐銀、上海商銀、國泰世華銀、第一銀、合庫銀、UBS等七家銀行已在2021年陸續獲准開辦「新財管方案」,試辦期三年,最快2023年又得重新遞件申請執照。
二、各銀行發行外幣結構債引富豪大戶資金回流或重新配置。一銀主管說,過去富豪戶都買國內銀行「代銷」的海外債,若本土銀行有自行開發能力、利率也不差,爭取富豪戶將資金挪到本土銀行來做,提升與富豪戶黏著度。
三、升息階段中,各銀行透過發外幣債、吸收客戶資金後,可做投資操作,尤其是台美利差擴大、有機會搶賺Swap(換匯點)機會財,賺的比成本更高的收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