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鄧白氏發布台灣關稅影響白皮書 五大高風險產業一次看

台灣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978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勁傑/台北即時報導

美商鄧白氏(Dun & Bradstreet)5日發布《2025台灣出口關稅影響白皮書》,揭示出口導向產業面臨的潛在壓力與轉型機會。其中五大關稅高風險產業為:鋼鐵及其製品、機械設備、電機電子設備、交通工具及零件、以及橡膠製品。這些產業不僅直接受到美國加徵關稅影響,還須承擔如反傾銷稅、供應鏈成本外溢與國際替代風險等連鎖效應。

鄧白氏關稅風險敏感指數 (TVS):五大高風險產業須即時應變

本次《2025台灣出口關稅影響白皮書》採用鄧白氏開發的關稅風險敏感指數 (TVS) 模型,透過四大維度包含關稅衝擊幅度、對美出口依賴度、出口多元化機會、美國供應商集中度,全面評估超過2,900項出口商品的風險程度。TVS 分數越高,代表商品越容易受到關稅政策衝擊,企業在價格、毛利與市場替代性的壓力也越大。

根據關稅風險敏感指數(TVS)分析台灣近年出口情況,五大關稅高風險產業為:鋼鐵及其製品、機械設備、電機電子設備、交通工具及零件、以及橡膠製品。這些產業不僅直接受到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還須承擔如反傾銷稅、供應鏈成本外溢與國際替代風險等連鎖效應。

以鋼鐵為例,其在台灣對美出口中高度集中,且面臨關稅提高衝擊,加上缺乏有效替代市場,使得企業利潤空間嚴重受限。機械與電子產品方面,雖半導體部分獲關稅豁免,但嵌入式產品如伺服器與電信設備仍被課稅,恐削弱台灣在精密科技供應鏈的核心地位。

出口市場重塑:新興市場成為企業出口市場多元化焦點

台灣出口商正積極開拓如越南、馬來西亞、印度與墨西哥等新興市場,作為供應鏈重組與市場分散的輔助選擇。其中,台灣對印度與墨西哥近五年出口成長率皆突破19%,反映潛力不容忽視。不過,白皮書亦提醒,雖然東協、南亞及南美新興市場成長,仍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 缺乏、基礎建設與需求規模等結構性問題,意味著台灣需精準選擇具契合度之目標市場,進行有策略的多元化推進。

美國近期宣布暫緩實施「對等關稅」90天,全球各國持續積極的貿易談判,都顯示現行關稅制度可能隨時出現重大調整。鄧白氏建議企業可依據三步驟強化出口韌性:第一,識別風險:應用關稅風險敏感指數(TVS)工具,精準找出產品在美方供應鏈中所受影響程度。再則,建立彈性:多元化出口市場與供應來源,調整產品結構,以降低單點依賴。最後,提前佈局:結合查詢趨勢與出口數據,搶先切入具潛力的利基產業或新興市場。

台灣五大關稅高風險產業。資料來源:美商鄧白氏《2025台灣出口關稅影響白皮書》
台灣五大關稅高風險產業。資料來源:美商鄧白氏《2025台灣出口關稅影響白皮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關稅、AI之後,台廠還要煩惱他?蘋果新任營運長Sabih Khan是誰
下一篇
台積上修今年展望 美元營收增幅升至三成、AI需求強勁 本季業績拚新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