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台灣大愛地球 復育紅樹林

全球首創「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首波植樹行動正式啟動,由50名台灣大志工與研究團隊種下1,200株欖李樹苗,計畫於三年內完成3,000株紅樹林復育。台灣大/提供
全球首創「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首波植樹行動正式啟動,由50名台灣大志工與研究團隊種下1,200株欖李樹苗,計畫於三年內完成3,000株紅樹林復育。台灣大/提供

本文共95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台灣大哥大(3045)以「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品牌精神,攜手產官學界啟動全球首創的「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選定台南台江國家公園2.7公頃閒置魚塭,轉型為融合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藍碳復育示範基地,首波植樹行動昨(23)日正式啟動。

50名台灣大志工與研究團隊種下1,200株欖李樹苗,預計三年內完成3,000株紅樹林復育,並對照觀察人工復育組與自然演替組,將閒置魚塭轉化為高效「天然碳捕手」,成功經驗未來可望輸出至東南亞等紅樹林資源豐富地區。

「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計畫去年底宣布之後,由中興大學教授林幸助領軍,結合九家機構、15位專家學者,歷時半年完成「地形重塑與潮汐模擬」、「土壤活化工程」與「分區實驗設計」三大關鍵工程,打造紅樹林最佳生長條件,並導入紅樹林復育、複合式養殖與奈米科技等創新技術,將養殖廢水轉化為紅樹林所需養分,大幅提升碳吸存效率,預估碳移除效能可提高至少四倍,每年每公頃可望吸收高達77公噸二氧化碳。

台灣大指出,此計畫將精確量化紅樹林的碳吸存能力、溫室氣體排放變化、水質淨化效益與生物多樣性指標,建立台灣本土藍碳技術與監測管理模式,未來更將推廣至東南亞、太平洋島國及中南美洲等紅樹林資源豐富地區,為全球氣候行動與聯合國SDG13(氣候行動)及SDG15(陸域生態)永續目標貢獻台灣的智慧與實踐力。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指出,紅樹林碳吸存能力是陸地森林的四至六倍,能在吸收二氧化碳同時,提升沿海生態系的韌性與生物多樣性。透過結合複合式養殖與奈米科技等先進技術,閒置魚塭得以轉型為天然儲碳倉庫與生物多樣性熱點,實現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雙重目標。

林之晨表示,全球對藍碳的研究與投入仍屬初期階段,台灣大攜手產官學界研,探索創新的吸碳方式,將藍碳相關研究成果落實為實際行動,打造藍碳復育的高效且可複製模式,取得更多精準的科學實驗數據,複製經驗到東南亞等紅樹林資源豐富地區,為全球氣候行動與永續目標貢獻台灣的智慧與行動力。

台灣大永續品牌公關副總經理劉麗惠表示,志工行動不只種下一棵樹,是種下對永續的承諾,台灣大永續內化為DNA,形成企業文化並落實到每一寸土地的實際行動,未來不僅限於企業內部動員,更將在地扎根、結合沿海社區培力,每位志工都是自然碳匯的助力推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東元帶領供應商低碳轉型 2025「1+N 碳管理示範團隊計畫」啟動
下一篇
高價 IC 設計大搶 AI 商機 信驊、聯發科等強化相關應用布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