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56字
興櫃綠色科技廠立盈(7820)19日舉行業績發表會,財務長李文桐表示,隨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持續推進先進製程,其產生的特用化學品廢棄物量將呈倍數級增長,加上天然螢石因被多國列為戰略或關鍵礦物導致價格高漲,為公司廢棄物處理服務及旗下「人造螢石」產品帶來強勁的市場需求與替代效益。公司已積極擴充產能以應對,樂觀看待未來營運成長。
立盈環保核心業務為處理半導體製程中產生的廢氫氟酸及氟化鈣污泥,並將其100%回收再製成「人造螢石」,主要供應鋼鐵業作為助熔劑。李文桐指出,公司營收來源約80%為向半導體客戶收取的技術服務費,20%為銷售人造螢石。他強調,半導體製程從N28推進至N3,每片晶圓產生的廢棄物量即增加5.6倍,未來進入N2甚至更先進製程,廢棄物量更將是N28的13倍,為立盈帶來可觀的業務增長空間。
同時,天然螢石價格近年因中國大陸將其列為戰略性礦產並限制開採出口,以及全球半導體、新能源車等產業需求推升,價格持續攀高。台灣進口高純度螢石平均價格已從2008年的每公斤5.1元漲至2024年的25.2元,大幅提升立盈「人造螢石」的成本優勢與市場競爭力。
為滿足客戶需求,立盈積極擴產。平鎮廠月處理量已達1,800噸;公司的中科零廢中心廠已於去年第4季開始試產,月處理量1,500噸;而南科創生中心廠預計於2025年第4季試產,月處理量500噸。屆時,三廠總月處理量將達到3,800噸,較2013年草創期的200噸成長達18倍。
受惠於半導體產業景氣回溫及新產能逐步貢獻,該公司今年前4月累計營收已達8,121萬元,年增率高達104%,顯示強勁成長態勢。展望未來,立盈表示,除穩固現有市場,更將目標鎖定循環經濟2.0及3.0,致力於將回收物料進一步高值化,期許未來能將處理後的產品重新應用於半導體製程,開創更廣闊的商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