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67字
儒鴻(1476)19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洪瑞廷指出,近期供應鏈面臨的壓力程度幾乎與疫情期間相當,與客戶就美國加徵關稅問題正積極協商,目前約有近二成客戶來談,儒鴻平均吸收比例落在5%以內,顯示品牌商承擔較多壓力。洪瑞廷坦言:「最糟的情況是製造商需承擔10%全額關稅,部分供應商確實已接到這樣的要求,但並未落在儒鴻身上。」
針對關稅設有90天緩衝期的政策影響,洪瑞廷表示,目前儒鴻客戶端訂單尚未出現明顯提前拉貨的跡象。若客戶選擇提前下單,可能意味著對90天後的市場抱持保守預期,但以目前接單結構觀察,整體仍在合理範圍內波動,無異常動態。
市場關注川普上任後,新一輪的關稅政策是否影響儒鴻生產基地布局策略?洪瑞廷表示,公司原規劃未來三年重點放在印尼第三期擴產計畫,惟近期已開始評估中南美、印度與非洲市場的投資可能性,並已啟動資料蒐集作業。與過去單點大額投資不同,公司也同步檢討是否調整為小規模、多據點的布局方式,以提升全球布局的靈活度與風險彈性。
儘管美國通膨上升帶來消費降級的風險,但儒鴻表示,目前整體需求仍在,對後市仍保持一定程度的信心與樂觀態度,尤其運動市場需求強勁,各品牌商對新品開發也仍積極。接下來可觀察美國年底是否推動退稅或減稅政策,以及相關措施對消費行為的實際影響。
另就訂單能見度而言,客戶近期下單態度趨於保守,多數選擇將訂單握在手中,觀望關稅政策進一步明朗後再透過急單下單,以降低風險承擔。受此影響,儒鴻訂單能見度已從過去約半年縮短至三個月以內。
市場也關注台幣升值的影響。財務長林芬如表示,台幣升值主要對營收帶來影響,公司收付貨幣多以美元計價,具備一定程度的自然避險效果,因此對毛利率影響有限,主要影響會反應在業外匯兌損益。以目前估算,台幣每升值1%,業外將出現約4,000萬元的損失。不過,公司強調,匯率波動仍在可控範圍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