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打造全民有感健康呼吸 環境部空污白皮書曝2030目標

本文共1007字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台北即時報導

環境部16日發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首度廣納民間與專家共570則建言,彙整出42項政策議題、62項具體工作項目,設定2030年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10微克、2035年進一步降至8微克的目標。環境部部長彭啟明強調,這不只是空污治理的再進化,更是邁向全民健康、有感呼吸的具體行動藍圖。

環境部指出,這本白皮書歷時6個月籌備,經歷「許願池、公民咖啡館、專家平台、科技論壇」四階段對話與凝聚,廣泛吸納民眾與學界聲音。白皮書內容聚焦「促進全民健康」、「精進重點污染源改善」、「淨零減污共利」、「科技應用與公民參與」四大核心章節,全面回應社會對空品改善的期待與挑戰。

其中,民眾最關心的污染議題為交通汙染、工業異味與偷排、民生逸散源(如露天燃燒),白皮書也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行動對策,包括推動運具電動化、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特定區域、強化異味管制與違規查緝等。此外,也將室內空氣品質納入政策範疇,特別重視兒童與敏感族群的空氣權,體現從「環境改善」走向「健康導向」的政策轉型。

彭啟明在記者會上親自分享氣喘經驗,坦言即使空氣品質數據顯示逐年改善,生活中仍可能因為瓦斯爐開啟、居家黴菌、街道臭氧等引發過敏。他強調,這次白皮書正是從「如何讓民眾真正有感」出發,結合科學基礎與公民參與,打造貼近人民需求的空氣政策,「從過去單向治理走向全民參與,我們不只是以數字為目標,而是讓每個人能感受到呼吸的安心。」

大氣環境司司長黃偉鳴則指出,台灣自2012年開始正式監測PM2.5,隔年年平均濃度為24微克,原訂2025年降至15微克,實際上2024年已達到12.8微克,成果超前達標。然而,隨著氣候變遷與高溫日增,臭氧改善難度攀升,加上PM2.5改善邊際效益遞減,未來空品治理將更需整合多方力量。

在政策工具上,白皮書導入AI管理、大數據分析與智慧監測等技術,強化不法排放查緝與污染趨勢預警,並設立「空氣品質監測與預報中心」,推動多元平台資訊公開、加強民眾風險認知與防護。同時,也串接2050淨零轉型政策,從運輸、能源、住商、農業等部門提出減碳與減污共利方案,包括推動電動車、岸電設施、建築節能、低碳工法與空氣品質標章,從源頭改變生活型態。

環境部強調,《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未來將作為第三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的核心架構,並配合推動《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法。彭啟明也呼籲全民共同參與,為下一代打造更健康、更宜居的生活環境。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合影。記者胡順惠攝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合影。記者胡順惠攝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合影。記者胡順惠攝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合影。記者胡順惠攝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合影。記者胡順惠攝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合影。記者胡順惠攝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盼大客戶衛星發射順利 台揚董座到竹科知名金山寺祈福
下一篇
三三會林伯豐:國是會議應以經濟議題等三大原則對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