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41字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將滿一周年之際,接受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社》專訪,是其任內首次接受日媒專訪,今日出刊,不只頭版頭,還橫跨內頁兩個全版,共11篇報導,可見其印太領袖地位受重視。在長達1個半小時專訪中,總統探討台美關係、台日關係、兩岸關係,到國際經貿變局、半導體產業佈局等,清楚論述其施政方針與脈絡。選在此時接受日媒專訪,凸顯有三大意義。
首先是深化台日雙邊關係。總統感謝日本長期對台灣的強力支持,無論是歷任首相,或是官方及民間。並希望透過這個採訪,增進台日雙邊關係。
總統也多次提及,期待日本支持台灣加入CPTPP,並與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並邀日本在內的民主盟友加入「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期待日本在印太或國際社會發揮起領導的角色。
其次,總統緊扣民主陣營共同合作嚇阻單邊行為論述、凸顯民主陣營敘事,並點出台日共同面臨的挑戰,包括面對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中國對印太友盟的武力威脅。台灣除了積極自救,強化自身的力量,也要與日本、美國等友盟國家及民主陣營團結共抗極權野心。
最後是強調無論民主或經濟價值,台灣都能貢獻良善力量。總統肯定美國對全球的重要角色,台灣與美國在經貿方面共享利益,能幫助美國再工業化。
總統強調,台灣與日本,或是其他國家,不必然是在美國與中國間做選擇,而是對於價值的選擇,背後還是有對於堅守自由民主人權價值的原則;民主陣營終究會走在一起。而台灣就能貢獻關鍵的良善力量,包括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產業及經濟、因應氣候變遷,台灣有能力、有意願為世界貢獻更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