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把做碗盤的陶瓷,變半導體關鍵耗材!台灣精材一度財務嚴峻「員工大哭3個月沒發薪」...如何翻身即將上櫃?

攝影 劉咸昌
攝影 劉咸昌

本文共2070字

經濟日報 今周刊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撰文‧王子承

過去被應用在茶具、碗盤原料的陶瓷,其實也因其耐高溫、抗腐蝕特性,成為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耗材。專長在陶瓷耗材的台灣精材,挺過財務危機並練出技術,打入全球半導體設備與晶圓代工大廠。

台灣精材董事長馬堅勇自豪喊出:「我們是台灣唯一,原因是我們堅持了20年!」即將上櫃的台灣精材,是台灣唯一一家以陶瓷製作半導體關鍵耗材的公司,產品應用於半導體製造前段製程薄膜沉積、蝕刻機台上,替設備阻隔具高度腐蝕性的氣體、液體,以確保機台不會提前折損。台灣精材的好身手,不僅打進全球最大設備廠,更與晶圓代工龍頭合作開發先進製程設備用耗材。

不過,15年前的台灣精材並不風光,庫存積壓嚴重、一度無法發薪,更虧掉近半個資本額。從風雨飄搖到現在打入半導體龍頭供應鏈,關鍵在於馬堅勇、總經理王元星的改革。

當時人在半導體靶材廠光洋科擔任總經理的馬堅勇發現,雖然關鍵耗材僅占半導體設備成本的5%,但他評估半導體零組件會有在地化供應的趨勢,從而看上了當時在台灣少有人關注的陶瓷耗材。

無畏起頭難 鎖定在地化供應

一名半導體設備業者觀察,陶瓷耗材長期由日本京瓷、美國CoorsTek等龍頭大廠供應,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需承受攝氏6、7百度高溫,易釋出不純物而影響晶片製造良率,因此不僅設備投資動輒上千萬元,客戶認證過程更是繁瑣,導致許多台灣業者卻步。

不過,馬堅勇看好在地化供應的趨勢,2009年收購了台灣精材的前身啟成,啟成原為半導體耗材代理商,2005年在新竹湖口自建工廠,目標成為橫跨半導體、工業、醫療產業的陶瓷零件製造廠,卻因多角化經營失敗,最終出售。

馬堅勇觀察,「這家公司產能已準備好,只是缺技術跟客戶穩定度。」馬堅勇引入新資金後,公司改名台灣精材,延攬了曾在輪胎廠台灣固特異、華新麗華任職的王元星擔任總經理。

然而,公司財務嚴峻,王元星回憶,當時甚至是公司的移工在他面前大哭,他才知公司已3個月未發薪,還有供應商在公司門口「站崗」三天,追討被拖欠款項。

為挽救公司,兩人先裁員二五%以降低營運成本,接著結束太陽能、面板的耗材業務,轉而鎖定需求穩定的半導體耗材。

節流後,馬堅勇認為台灣精材需要戰略合作夥伴,才有可能培育人才、技術,因而開始尋求新機會。恰逢一一年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廠計畫為了在地化需求,在台生產陶瓷耗材,台灣精材是唯一符合條件的廠商,給了台灣精材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過,台灣精材的高成本,則是一大難題。

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台灣精材不再仰賴日本進口設備,而是與台灣金屬加工設備業者合作,打造適用於陶瓷加工的產線,馬堅勇笑說:「起初這些設備一有陶瓷粉塵跑進去,軸承就壞掉,我們只能跟設備廠慢慢『磨』。」

陶瓷燒成後材質硬脆易碎的特性,讓陶瓷製品很難重複加工,即鑽孔、研磨、拋光;如果加工太久,也會影響成本結構。公司為此開發上百個模具,研發出預加工技術,能在燒結期間預設孔洞,減少後續加工時間,王元星指出,「本來加工一個零件需要30小時,後來簡化到10小時。」

開發改良產品 迎升級契機

克服了成本問題以及複雜的工廠稽核,2013年台灣精材獲得客戶技術認證並下單、打入8吋設備供應鏈,同年開始出現正現金流、轉虧為盈。但這名客戶起初是從少量訂單開始,後來逐漸信任台灣精材,才正式成為合作夥伴。

隨著營運穩定,台灣精材開始供應12吋設備用耗材,該客戶如今占其營收逾5成。有了這家美商金字招牌「掛保證」後,也打入了日本、歐洲供應鏈,台灣精材從2011年營收不到兩億元,在2017年營收突破4億元。

自2018年起,台灣精材迎來升級契機,肇因於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不滿於現有耗材,希望台灣精材在原有耗材基礎上做改良、因應先進製程需求,,但客戶卻提出極為嚴苛的規格——陶瓷耗材的原料純度、密度都要接近100%,且晶粒分布均勻。

台灣精材努力6年,做出客戶要求的先進製程設備所需耗材。雙方從7奈米開始合作,到目前的3奈米、兩奈米;隨著高階製程產品占比逐漸提高,帶動毛利率由過往10%提高至18%。

一名台灣精材的客戶指出,台灣精材在馬堅勇的帶領下,「算是脫胎換骨,有很好的工程能量。」這位業者分析,陶瓷耗材的關鍵在於素材準備與精密加工能力,多數高階原料素材仰賴進口,但精密加工是公司強項,加上熟悉半導體生態,能與設備商對接需求。

展望未來,馬堅勇說,公司規畫在現有廠房旁興建全新大樓,以擴產因應未來商機。台灣精材走過最辛苦的20年歲月,如今站穩腳步,迎來更寬廣的機會。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勞保月退60歲提早領,少奮鬥5年退休金還更多?達人以投保薪資4.5萬、年資25年試算「幾歲領最划算」

他狂拉肚子1年...大腸鏡一照「腸子冒多顆瘜肉」 元凶竟是那個用「清水沖洗」的保溫瓶

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3歲女娃穿1萬4千元童裝、補習費天價1小時1萬6教什麼?上流階級教養實況揭秘

癌細胞是吃出來的!營養師揭「防癌先防10個字」:霉、燻、醃…你中幾個?「這字」引發各種癌

USAID 被指「黑箱組織」, 88% 外援款流回自己口袋!這場「利益遊戲」,誰才是真贏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今周刊》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2018、2019年蟬聯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屢獲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大獎肯定。專注掌握國內外財經脈動、深度報導產業趨勢、推動台灣進步,備受各界肯定。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正崴攜手美系遊戲機品牌 慶祝越南峴港製造基地開業
下一篇
AI 熱潮夯 SEMI:2025 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投資可望達1,100億美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