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68字
美國總統川普以加關稅為手段,迫使貿易對手國增加對美採購或投資,讓資金回流美國,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18日透露,川普上任100天,大約5月10日前會,應該會有更大型的AI伺服器廠商會在德州宣布擴大投資,相較於在美國市場的占比,台灣在美國的投資確實不夠,現在就是一個擴大對美投資的機會。
工商協進會18日舉辦第345場工商講座,電電公會理事李詩欽應邀專題演講「電電公會對Trump 2.0的因應策略」。
李詩欽指出,2024年台灣ICT產業營收有1兆美元,占全球ICT產業營收的27%,台灣2024年對美國出口1163億美元,自美國進口42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其中ICT產品出口占7成,大約8200億美元,分析台灣ICT產業製造占比,25%在台灣製造,大陸製造約占40%,其他地區35%。台灣是美國第一大IC進口及貿易逆差國。
李詩欽表示,過去台灣相關產業曾經大幅投資德州,但後來因為客戶考慮成本,逐漸移到墨西哥,但最近發現到墨西哥投資,對於台美墨的長期發展並沒有利益,因此去年開始,已著手為重返德州投資做準備;去年經濟部與德州政府簽署聲明,雙方將在半導體、電動車、能源、創新科技等領域共同合作。
今年2月電電公會率5家公司會員回訪德州,李詩欽說,台灣與德州雙方討論未來的合作將聚焦AI伺服器,可能馬上從各地轉到德州生產,目前,台灣伺服器ODM廠占全球伺服器主機板產量90%以上,系統占80%以上,但在北美的生產不到15%,亦即85%是美墨之外的地方生產,在川普力量的推動下,可以減少廠商增加對美投資的遲疑,可加速轉換生產地的時程。
李詩欽說,預計今年,特別是川普上任100天,大約是5月10日左右,會有更大型的AI伺服器廠商會在德州宣布擴大投資,很多企業在德州有設廠,只是工廠規模不夠大,無法面對未來AI相關需求大幅的成長,而現在正好是一個機遇,一方面是因為投資本來就不夠,二方面是前景發展相對樂觀。
李詩欽會後受訪時解釋,最近有企業陸續前往德州洽談、考察、買地等,期待5月會有具體的計畫,但目前仍在各公司的決策過程,大家可以耐心等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