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工研院開發千瓦級散熱技術 突破全球AI晶片散熱瓶頸

本文共718字

聯合報 記者陳儷方/台北即時報導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AI運算能力不斷提升,在AI伺服器的能耗中,僅60%轉換為運算電力,40%成為系統產生的廢氣熱能,經濟部補助工研院開發全球領先的雙相浸沒式冷卻系統,並成功應用於全球IC設計大廠AMD的場域驗證,有效解決新型高功率AI晶片的高熱密度問題,最高可提升晶片散熱能力50%,滿足資料中心及雲端AI訓練的高速運算需求。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到2026年,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將超過1000太瓦時,相當於日本一整年的用電需求,其中運算與散熱用電各佔40%。經濟部補助工研院研發雙相浸沒式冷卻技術,突破業界單相浸沒式冷卻1000W散熱上限的技術瓶頸,提供1500W以上的散熱能力。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表示,此項技術是透過水氣蒸發與冷凝機制,快速導熱並消除熱能,並搭配微米級結構設計,擴大冷卻液與晶片的接觸面積,加速熱量傳導,使高功率晶片的熱能迅速轉移並冷卻,大幅提升運算穩定性與能效。

技術司指出,AMD因應AI算力不斷提升的趨勢,將推出新一代高功率AI晶片,為確保其高速運算仍能維持最佳效能,並與經濟部技術合作,透過工研院開發的雙相浸沒式冷卻技術於AMD場域進行驗證,確保晶片在高負載環境下維持穩定運作,並加速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訓練與推理,提升整體算力表現。

經濟部協助工研院攜手其陽科技、一詮精密、廣運、復盛精密、訊凱國際、技嘉科技等國內企業,共同打造完整的AI伺服器散熱供應鏈生態系,以加速關鍵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技術司表示,若全球資料中心採用此散熱技術,每年預估可節省超過1000億度電,相當於台灣一年家庭用電量,並可減少5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1.3億棵樹,其節能效益比全球平均高出3倍,為AI產業發展帶來顯著的減碳效益。

有鑑於未來AI伺服器晶片散熱將以液冷為主,經濟部補助工研院開發全球領先的雙相浸沒...
有鑑於未來AI伺服器晶片散熱將以液冷為主,經濟部補助工研院開發全球領先的雙相浸沒式冷卻系統,並成功應用於全球IC設計大廠AMD的場域驗證。圖/經濟部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碩禾旗下禾迅綠電攜手 Wyn Power 搶攻菲律賓綠電商機
下一篇
輝達黃仁勳推史上最大基建 供應鏈將迎千億美元商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