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專家之眼】台積電難吞英特爾這個燙手山竽

本文共1145字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川普上任後,台灣最擔心的問題還是發生了,美國還是對台積電下手了。除了檯面上的加徵關稅外,美國似乎打算將英特爾(Intel)的燙手山芋,丟給台積電。美媒Investing.com稱:此舉將使「英特爾再次偉大」。不過,卻是台積電不可承受之重。

近期台積電如何接手英特爾,媒體已經傳出各種劇本,包含英特爾拆分半導體製造部門,與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台積電取得英特爾的控股權,但不取得經營權;近日《華爾街日報》釋出的最新的版本指出,博通 (Broadcom)和台積電將共同分拆英特爾,由博通吃下晶片設計部門,製造部門則交給台積電。

不管哪一個版本,台積電都得接收英特爾的製造部門。此舉將衝擊台積電的未來發展:

首先,一加一效益遠低於二:接手英特爾的晶圓廠,遠不如台積電自己興建新廠,《華爾街日報》直指:「英特爾的工廠基本上都是為生產英特爾晶片而設立的,該公司在過去幾年才開始嘗試為外部客戶生產晶片。改造英特爾工廠以按照台積電的方式生產先進晶片將是一項重大且昂貴的工程挑戰。」無論是製程調整、管理模式、美國工會運作等問題,都會造成台積電龐大的負擔。

其次,工廠龐雜:根據英特爾官方網站的資訊,其總共有15個晶圓廠,除了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岡州外,還有在愛爾蘭以及以色列等地有海外據點;封測廠更分散在中國大陸、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台積電接手後,如何管理如此複雜的工廠與供應鏈,將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第三,監管趨嚴:拜登政府推出的《2022年晶片法案》,提出規模逾五百億美元的晶片製造業補助計劃,英特爾獲得了高達 79 億美元的補助,是獲得資金最多的公司。其次為台積電,也有66億美元補助(實際取得15億美元)。若台積電取得英特爾的晶圓廠,補助獨厚台積電,美國政府(與民間)勢必會以更嚴格的態度審視台積電,屆時相關監管將相當可觀。

第四,人才短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覓才極為困難,被迫從台灣外派數千位工程師赴美,未來要在英特爾各家晶圓廠導入台積電管理文化,勢將調派可觀的工程師至各國,我國半導體人才匱乏問題,將益加嚴峻。

第五,台灣矽盾地位不再:目前台積電將最先進的製程留在台灣生產,美國規劃的製程約落後台灣二個世代。川普政府極有可能要求台積電將最新製程移轉至美國,包含接手的英特爾晶圓廠,產能排擠下,屆時台灣晶圓廠擴展速度將大為減緩,我國在全球晶圓製造的重要性亦將大幅下降。

最後,反壟斷風險驟增:台積電已是先進製程的霸主,幾乎取得獨占地位,倘接手英特爾的製造部門,市占率將進一步擴大,獨占地位更加穩定。即使台積電自創「晶圓製造2.0」的新概念,市場包括代工、封測,以及除了記憶體製造之外的整合元件製造廠(IDM),足以將台積電的市占率降至3成以下,惟反托拉斯機構恐難接受其說法。

英特爾傳出將分拆其晶圓代工服務部門,而台積電在美國政府要求下,將持有其中兩成股權...
英特爾傳出將分拆其晶圓代工服務部門,而台積電在美國政府要求下,將持有其中兩成股權;台積電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因為堅持 台灣精材在蝕刻等關鍵製程領域耗材闖出一片天
下一篇
太陽能台廠重返美國製造 碩禾預計6月在加州打造模組生產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