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獨家/碳流就是金流!華碩拚淨零用區塊鏈、內部碳定價80美元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是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理事長,對淨零議題十分看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是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理事長,對淨零議題十分看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2054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環境部建議2030年台灣碳費達1,200~1,800元,華碩(2357)永續長吳澤欣表示,華碩內部碳定價已每噸80美元(2,600台幣),內部更建立碳流管理平台,一鍵生成117家子公司及800多家供應商碳排數據,由於「碳流就是金流」,會運用區塊鏈技術傳輸,並成立加速器投資電動車及綠色科技等新領域。

吳澤欣應臺師大永續所邀請,出席COP29後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趨勢分析論壇發表見解,他表示COP29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未來碳權可能成新型態資產,企業應思考建立碳資產管理能力,他也分享華碩多項內部外部淨零行動。

他表示,華碩內部已設立碳流管理平台,串連碳數據公有雲及碳係數私有雲,公有雲每季度收集逾800家供應商及117家子公司的報表數據,再一鍵生成所有碳盤查數據,由於「碳流就是金流」,為建立信任機制,碳數據傳輸華碩也運用區塊鏈技術,將完成第三方認證的演算法加快未來碳排查證速度。

另一個是私有雲,建立華碩全產品線及財務數據,並有全電子業最完整的碳係數資料庫,可以一鍵生成所有管理報表,可以隨時查出華碩環保產品營收占比或各產品碳屬性報告書,同時華碩內部也以每噸80美元碳定價,一鍵生成各部門財報,協助在碳有價化時代掌握可能的衝擊,期望以數據驅動雙軸轉型。

華碩除推出碳中和筆電,第4季度也推出商用機租賃取代買斷的服務,2025年將推出數位產品護照,掃QRCode就可以查產品資料,包括備料在哪裡、碳足跡多少、用了哪些環境友善材料等等,2024年華碩達到RE53(53%電力使用再生能源),2027年風力發電採收後,將邁向RE85,目標2030年達RE100。

碳權帶來商業模式創新及價值創造

在碳權機制加入後,吳澤欣表示,企業將有機會改變既有的線性商業模式,引發新的商業模式創新,企業應該運用餘裕(SLACK)資源,去投資在淨零未來具發展潛力的項目上,故淨零不只是被動減碳達到淨零目標,也可以價值創造驅動企業成長。

吳澤欣表示,華碩也觀察淨零趨勢將促使能源電力技術、原料與化學、運輸與物流、資源與環境技術、智慧輔助技術等嶄新領域發展,故華碩也將與台大創科中心合作成立企業加速器,瞄準電動車市場、綠色科技、遊戲化體驗三領域的新創團隊共創價值。

800家供應鏈減碳 發展循環經濟

在評估氣候變遷的機會跟風險矩陣中,華碩也會注意產品能耗的持續降低,以及關注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如年輕世代更重視採購的商品對環境的責任。第三是關注碳稅、碳費、碳邊境調整機制等對企業營運帶來的影響。

吳澤欣表示,若企業位於價值鏈上游,越應該關注直接排放範疇,而若產業接近消費端,也就是價值鏈下游,則應該注意間接碳排,碳權也一樣,產業上游應該重視合規性碳權,產業下游應該重視自願性碳權,以華碩為例,總碳排中供應鏈占比35%,產品售出後的使用碳排高達55%,換言之,這兩部分加總比例高達99%。

因此,華碩要求800多家供應鏈展開淨零投資,吳澤欣表示,華碩針對供應商做四象限分類,包括碳排量大但管理能力高、碳排小管理能力好、碳排大管理能力差、碳排小管理能力差,後者華碩會協助一起建立基本碳排查能力,但華碩最大心力會放在碳排大但管理力差的族群,

循環經濟也是促進產品能源效率提升的工具,吳澤欣表示,很多人認為循環經濟只是回收資源,但華碩的循環經濟包括五面向,包括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可維修)、改善資源使用(如環保包材)、提升廢棄物價值(回收)、結果導向解決方案(靈活商業模式跟降低IT支援成本)、擴大產品用途(整新捐助校園)。

吳澤欣表示,目前華碩46%產品具備國際環保標章,集團使用24%再生能源,在82%銷售市場建立回收通路,今年第4季更展開商用機「以租賃取代買斷」的策略,「因為電腦是華碩設計,材料華碩挑選,所以回收後可以容易創造價值。

移除碳也有碳權 碳交易更健全!COP29揭三啟示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結束,吳澤欣表示,華碩有三看法,首先是:已開發國家承諾2035年前為開發國家每年募資3,000億美元,作為氣候資金,從企業的角度,氣候韌性會變成市場行銷點,也是創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但需要更多資金注入,才能走過死亡之谷,讓技術從實驗室走向量產坦途。

其次,未來需加速能源轉型,從企業的觀點來看,石化燃料退場已經很明確,故企業必須有多元的能源配置,以穩定電力供給來源,符合成本效能。

第三,此次COP29會議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碳市場逐漸健全,允許國家、企業甚至個人都可參與由聯合國監管的碳交易市場,聯合國框架下將創建一個高品質、具透明度的碳交易市場,也為台灣帶來機會。

吳澤欣表示,從企業角度來說,「移除類碳權」獲得國際認可,將可擴大企業減碳選項,從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排放的碳如果可以減量,對世界的貢獻是一樣的,所以本來就應該尋找邊際成本(減碳容易且投資成本)較低的地方去努力減碳。

他認為,氣候變遷雖考驗企業韌性,但也帶來重建更好未來的機會,若經過辨識全球挑戰而找到創新機會,企業能具體轉化為提升競爭優勢的策略,朝更有序更包容性的方向成長。

台師大今天舉辦COP29後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趨勢分析圓桌論壇,華碩電子永續長吳澤...
台師大今天舉辦COP29後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趨勢分析圓桌論壇,華碩電子永續長吳澤欣出席。 記者潘俊宏/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宏達電10年養成XR人力賣Google 專家憂HTC還剩什麼
下一篇
中華電營運三引擎熱轉 將推升2025年獲利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