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81字
COP29氣候峰會順利閉幕,針對全球碳市場機制、氣候融資擴大及能源轉型等議題做出三項重大決議,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開啟新局面。KPMG安侯永續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強調,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重鎮,雖非聯合國成員,仍須提前調整永續策略,藉碳資產配置及碳權趨勢掌握國際市場競爭力。
此次COP29峰會中三大決議包括,第一,通過全球碳市場機制法案,統一國際碳信用交易標準,促進碳信用額度透明化;第二,將對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融資大幅擴展至每年3,000億美元;第三,並聚焦化石燃料退出、三倍化可再生能源發展及提升氣候韌性。
巴黎協定第六條為全球碳市場發展奠定基礎,建立國與國雙邊交易(第6.2條)及聯合國監管的全球碳市場(第6.4條),據國際排放交易協會預測,至2030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將達2,500億美元,每年削減50億公噸碳排放。
KPMG安侯永續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強調,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仍須提前調整永續策略,台灣今年推動碳費制度,自每噸300元起徵,逐步調漲至每噸1,800元,以接軌國際碳價標準。環境部已將碳盤查範疇延伸至非製造業,涉及百貨、量販等新興行業,建議企業應提前制定碳減量策略,以緩解政策影響並提升國際形象。
開發國家承諾2035年前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支持開發中國家推動低碳轉型,並動員私部門資金達1.3兆美元。林泉興指出,儘管台灣企業未直接參與此計畫,但全球氣候融資的增長將間接影響海外業務布局,台灣企業需強化低碳技術研發,適應海外市場綠能需求,同時提升氣候管理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政策衝擊。
峰會同時突顯供應鏈脫碳的重要性,強調企業需攜手供應鏈夥伴推進綠色轉型。根據KPMG調查,企業在淨零排放目標上面臨成本、複雜性及技術不足三大挑戰。林泉興建議,台灣企業應以董事會層級主導永續治理,深化內部永續推動並拓展至供應鏈夥伴,從而提前掌握國內外規範趨勢,打造全方位永續競爭力。
林泉興坦言,COP29的三大決議為全球低碳轉型提供了更明確的路徑,對台灣而言既是挑戰亦是機遇,企業需在碳管理、能源轉型及供應鏈協作上加強布局,與國際接軌,攜手應對氣候變遷的嚴峻考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