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47字
電價連漲對電子業帶來衝擊,半導體影響高於下游電子組裝業。「能源成本占我們整體成本中第二大項」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本周指出,美國廠電費僅台灣3分之1,台積電也指出台灣廠電價是全球工廠最高;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表示電絕對是選擇在哪擴廠的考量,集團會善用太陽能發電,今年越南製造比將拉高至5成。
電子大廠陸續公布第3季財報並發布產業觀點,半導體業工廠24小時運轉,用電量本即為大戶,台電今年二度調漲工業用電,業界財報最有感,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即在法說會指出,台灣電價將成為有晶圓廠區域最高的地方,電價上漲及通膨將影響1個百分點毛利率,環球晶第3季毛利率不如預期,也坦言能源成本是影響關鍵原因之一。
魏哲家法說會指出,10月台灣電費上漲14%,而更早在2022年調升15%,2023年調升17%,2024年則將增加25%。台積電第3季毛利率57.8%優於預期,公司指受惠於產能利用率拉高,本季還預期會朝58%邁進,但魏哲家也指出,電價上漲及5奈米至3奈米轉換成本兩因素,將抵銷毛利率上升力道。
環球晶為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的更上游晶圓供應商,第3季毛利率30%低於市場預期,徐秀蘭在本周法說會明確指出,原因有4個,第一是各國電費上升,二是折舊成本提升(多國多廠投資),三是碳化矽價格下跌,第四是產品組合變化,營收低也讓毛利率下降。
徐秀蘭指出,環球晶的能源成本是整體生產成本中第二大項,占總成本8~9%,美國德州廠的單位電力成本概算只有台灣電費3分之1,換言之,若能源成本低且匯率有利,在不計各廠攤提折舊(每座廠設廠時間不一,亞洲工廠設廠久,折舊成本低,北美折舊成本高)下,其實美國工廠的毛利率會比亞洲工廠還略高。
台電在10月再度調升工業用電電價,並預告2026年收碳費,徐秀蘭表示,每噸碳費若300元,影響台灣生產程本,以合併報表角度預估影響毛利率0.5~0.7個百分點。
北美設廠減少運費及就近客戶
徐秀蘭補充,在北美設廠(德州及密蘇里州)還能貼近客戶,另一個優勢即運輸成本比從亞洲一路運送至美國便宜得多,他舉例,以300毫米晶圓(12吋晶圓)為例,一片晶圓從日本廠運到歐洲要300日圓,11月運費調升至550日圓,幾乎快翻倍,若運到美國,費用更高於550日圓,但若從德州的晶圓廠運送則將帶來極大幫助。環球晶德州廠將於2024年底完工,2025年首季季末量產。
台積電第一座北美晶圓廠預計2025年首季量產,也預告第二第三座將隨客戶需要,在2028及2030年底量產,由於台積電十分重視營運成本,公司也強調會透過AI等工具改善生產力,每提升1%生產力幾乎等於獲利10億美元。
由於電費上漲,減碳帶動綠電需求,環球晶表示會致力於節約及儲備電力,投資再生能源,減少各地環境影響及財務壓力。
電子組裝業台灣占比低,電價衝擊相對輕微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電子組裝大廠近5年陸續回流在台設工廠,但因非24小時運轉,用電量相對比半導體業低。
佳世達在桃園有組裝基地,但最大生產基地過去在蘇州,2025年越南廠產能占比將拉高至5成,成最大廠,台灣製造占比僅10%內。台灣廠因集團子公司訂單集中製造,桃園組裝廠現已幾乎滿載,陳其宏指出,集團工廠早已運用太陽能發電削峰填谷,加上是組裝廠,用電其實在電子業算低,電價上漲對佳世達幾乎沒有影響。
陳其宏表示,桃園旁還有一塊地,要蓋隨時可以擴廠,未來電力條件絕對是集團選擇在哪處擴廠的重要考量。對於電價上漲,他表示只要大家都在台灣製造處於同一個成本競爭,就不擔心,至於政府要如何爭取更多投資者願意留在台灣製造,將是政府的任務。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位於林口的工廠產能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昆山。研華表示,製造成本中材料成本高達9成,稼動率及管銷成本(人力/水電費等)占比不到1成,近年透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比降低人力需求,費用影響數算是相當小。
研華積極全球在地化,除昆山廠之外,在美國加州、馬來西亞檳城、日本、台灣林口跟日本都有工廠,以SMT生產線來說中國大陸仍是最大(有11條),台灣林口(8條)次之,但組裝則更分散,超過10幾個國家有組裝能力,北美是南加州是相對大的據點,除製造,研華研發也正全球化,台灣研發占整體研發成本低於10%。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