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55字
文/林苑卿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2024年8月起,PCB廠競國陷多事之秋,先是8月9日發出重訊,公告其下競億電子(泰國)以人民幣2.787億元(折合新台幣約12.87億元)出售予中國PCB廠勝宏;10月8日又發布重訊,宣布關閉位於樹林的俊英廠,將視產能需求裁員。未來競國就僅存一家中國昆山廠還持續營運,三廠的產能縮減成一廠,競國今年的營收與獲利表現令人堪憂。
對此,競國發言人蔡政宏指出,原本泰國廠佔營收比重約25%、台灣廠占20%,但是未來台灣廠的公司功能仍為維持,因此接到的訂單會轉往昆山廠生產,預計今年整體營收仍可維持去年的七至八成。
蔡政宏也不諱言,台灣廠自疫情結束後,因消費性電子產業不景氣,加上原物料成本上漲,致使台灣廠的本業自2022年度起已連續虧損三年。考量未來巿場情況及維護股東權益,公司擬自今年12月25日起,停止台灣廠生產計劃,部分人員配合需求留任,其餘人員依據勞動基準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員工終止勞動契約,並依就業服務法列冊通報主管機關,辦理大量解僱員工。
不過,更令外界費解的是,當所有科技廠商都把急著把產能從中國移出來,為何競國不僅關掉台灣廠,還把泰國廠賣掉,把產能移到中國?其實,競國的故事,正反映了台灣PCB產業面臨來自中國的紅色狼群,已瞄準汽車產業的重大挑戰。
挑戰來源之一,是紅色狼群也要China+1。隨著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2021年起,泰國成為PCB產業的China+1投資聚集地,除了台灣與日本PCB業者之外,就連中國PCB廠商也紛紛前往泰國投資設廠。
《財訊》雙週刊指出,根據TPCA(台灣電路板協會)統計,過去幾乎都在中國境內生產的中國PCB廠,自2022年底起紛紛宣布前進泰國設廠。此波投資第一階段量產時程,大約落於2024下半年至2026年,預估2026年中國PCB廠海外生產的產值比重將攀升至1.5%至2%。
其中,從投資地點來看,位於泰國中部的巴真府吸引了最多的中國PCB企業,包括A股的景旺電子、廣合科技、方正科技、澳弘電子;其次是大城府,深南電路、奧士康、中京電子、威爾高在泰國的新廠將在此落戶。此外,四會富仕選擇羅勇府;東山精密新廠位於春武里府。
再看泰國專案的建設進度,奧士康、滬電股份、威爾高、中富電路、中京電子、廣合科技、東山精密、中富電路、鵬鼎控股的泰國新廠已經動工。奧士康、滬電股份、威爾高已有廠房封頂。其中,奧士康-森德科技有限公司泰國園區第一期專案、中京電子-廣泰電子(泰國)有限公司、中京電子-廣泰電子(泰國)有限公司、滬士電子(泰國)有限公司預計今年底前會全部投產。
第二項挑戰,是紅色狼群對汽車市場的垂涎。汽車原本即是中國的重點扶持產業,尤其是新能源車,不論銷售或生產皆在全球扮演重要的角色。今年5月官方推動新能源車下鄉,倘若目標能實現,經濟規模將再度放大,對於PCB產品的影響力將不亞於電腦、通訊以及消費性產品,因此汽車產業成為中資PCB廠商競逐的市場。
從比亞迪、吉利、上汽等車廠在泰國投資設廠,以及奇瑞在越南設廠,可想見中國PCB廠商也要就近服務客戶。一位PCB產業高層觀察,中資PCB廠赴泰國設廠主要是要跟著客戶,因為中國客戶要外銷的,也不能在中國生產。
再加上PCB並不屬於美國出口管制的產業範疇,當中國PCB廠從中國、東南亞產地挾著低價傾銷席捲全球,台廠自然不能倖免。因此,未來台廠只能持續朝高端產品推進,避免陷入紅海競爭。然而,《財訊》雙週刊分析,無論是要有經濟規模才足以與紅色供應鏈抗衡,抑或要投入研發資源開發高端產品,都需要龐大的銀彈作為後盾。可以預見的是,未來PCB產業大者恆大的態勢將會更趨顯著。
延伸閱讀:
石破茂第一仗...鞏固政治地位最優先!孤鳥首相起手式 國會改選衝席次
一句「坐著也能行醫」成為牙醫師,克服肢體障礙學桌球...隱身黃昏市場的亞帕運金牌 張雷鳴
力邀北極星陳鴻文、精華光學陳明賢擔任董事 和迅引入業界大咖,目標邁向國際化
一部電影助韓國泡麵熱銷海外!估出口將破10億美元再創高 業者建新廠、增產線才夠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