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99字
中鋼人事底定,除了符合公司內部希望內升、政府高層希望年輕化的條件,在整體安排上,也因為中鋼面臨的重大挑戰而別有用心。
文/陳雅潔
自今年5月中鋼前任董事長翁朝棟確認退休,誰是下任新董座,就成為台灣鋼鐵業最關心的議題。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隨8月下旬行政院核定、經濟部展開法人代表更換作業,中鋼於9月10日的臨時董事會,終於確認由原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升任董事長、生產副總陳守道升任總經理、技術副總鄭際昭升執行副總,台灣最重要的龍頭鋼廠,全新經營團隊也正式上路。
這支堪稱是老面孔、新隊形的經營團隊,不僅僅符合中鋼人內升的期待,在位置安排上也別有用心。
國際市場 遭逢邊緣化危機
資深鋼鐵產業人士認為,中鋼接下來最艱鉅的挑戰有二。其一,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持續影響全球鋼市,只有透過產品差異化,才能避開中國低價鋼材傾銷的衝擊。而中鋼雖然在2020年就定下轉型精緻鋼廠的發展主軸,加強開發獲利率大於20%的8大精緻鋼品,目標是2025年達整體產品銷售占比11.3%、2030年達20.3%,「這種速度真的不夠快」。
其實,自2021年受惠疫情期間鋼鐵需求大爆發之後,中鋼的毛利率便快速崩跌,獲利能力大不如前。雖然據悉,中鋼原計畫2024年的精緻鋼品銷售占比目標為9.5%,上半年已經超標,但當期毛利率卻僅4.71%,與國際市調機構CSI Market所發布的同期國際鋼鐵業平均毛利率14.33%相較,落差頗大。
這表示,過去堪稱全球鋼廠獲利能力模範生的中鋼,在這一次世界級的鋼鐵價格戰中,直接掉到中後段班。再不急起直追,對外,可能在國際鋼鐵領域逐漸被邊緣化;對內,長期對財務一定會有不利影響。
《財訊》雙週刊指出,中鋼自2015年前任董事長鄒若齊卸任之後的歷任董事長,都不具有業務背景,而黃建智不但是中鋼史上第一位業務副總經理升任的執行副總,更是中鋼執行副總直升董事長的第一例。法人認為,中鋼的毛利率至少要趕快重回產業平均水準,「除了商品,客戶和市場策略,都要拿出更積極的對策才行,這會是新任董事長的當務之急。」
至於第2大挑戰,則是碳中和。鋼鐵業本就是屬於高排碳的產業,身為高爐煉鋼廠,中鋼更是動見觀瞻。尤其環境部於8月底公告《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碳費三子法後,台灣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明年開始徵收。中鋼雖然由於符合自主減量的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等條件,得以享有優惠費率,但隨著徵收條件將愈趨嚴苛,仍必須從原料到製程都設法減碳才能因應國內外的碳費衝擊。
減碳之路 恐壓縮股利配發
甫卸下職務的中鋼前任代理董事長王錫欽認為,企業因應碳中和,一定會面臨技術、資源、資金3大問題。中鋼已經明定短期減碳,中、長程先低碳再零碳的多元路徑規畫,為了達到2050碳中和的目標,資金的部分,初步估算,投資金額至少400億元。中鋼相關主管不諱言,以近年的獲利情況,還必須大舉投資,雖然會盡量善用綠色金融管道,但日後的股利配發,恐怕很難樂觀。
另一方面,無論是投資低碳製程設備、採用先進減碳技術,生產部門和研發團隊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在不影響產量、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完成這項「穿著衣服改衣服」的轉型工程,也因此陳守道和鄭際昭的角色會非常吃重。
《財訊》雙週刊也發現,有趣的是,陳守道和鄭際昭不但是中鋼最高層首見的「5年級生」,兩人還是大學同班同學;只是鄭際昭前往德國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後才進入中鋼。如今兩人在中鋼頂峰相會,不僅要攜手讓中鋼在碳中和趨勢下仍能維持國際競爭力,也肩負為台灣鋼鐵業永續發展尋找出路的重任。
延伸閱讀:
柯文哲落難 透視民眾黨的權力奧妙...有人集結救駕、有人貼身護駕
勤美集團董事長》昔日奧運選手,用教練思維領導企業 林廷芳:運動教會我的事…
廢物可能是寶物!二手交易風吹向台灣 日本最大網購市集Mercari插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