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中小企業ESG 永續轉型最大拼圖/不夠永續 年輕人恐離職

本文共689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怡瑄/專題報導

孩子對在化石燃料產業工作的父親說:「我希望你改變做生意的方式,否則,我不想有這樣的爸爸。」這段對話,是保羅.波曼從身邊人聽來的真實故事。孩子因為氣候危機質疑父親的工作,「這令人痛苦,但也比任何事情都有影響力。」波曼說。

波曼指出,千禧世代和Z世代對企業的永續行動抱有期待,也希望參與其中;如果企業作為不永續,會傾向離職。「我們正迎來『自覺離職(conscious quitting)』的時代。」波曼說。

「自覺離職」一詞出自波曼和團隊去年發表的「2023正效益員工意向」報告,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來自美國和英國的4,000名私人企業員工。

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人希望公司就重大環境與社會問題展開行動。有受訪者表示,即使大環境經濟狀況不佳,如果公司價值觀和自己不符,會考慮辭職;35%的問卷填答者表示,他們已經這麼做了;而對於千禧世代和Z世代,這一比率上升至48%。

果斷求去固然瀟灑,但如果員工想留在公司推動轉型,波曼建議先評估公司的「永續程度」,再擬定溝通方式。

波曼把企業永續程度從低到高,分為四類:覺得轉型弊大於利的「滯後懷疑型」、僅為因應法規的「建立基礎型」、採取具體行動但不願走在太前面的「正在加速型」,及積極實踐的「領先型」。「根據公司的狀態,調整你的策略。」波曼說。

例如:對「滯後懷疑型」企業的員工來說,員工可先搜集資料,協助高階主管了解消費者、投資者和國際監管機構對永續議題的關注和要求都在上升,以及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如果公司不相信永續,通常表明『這可以降低成本』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波曼說。不談氣候危機,改從綠能愈來愈便宜、減少耗材省成本等角度切入,也能推動永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榮惠董座:關稅無直接影響 AI 伺服器應用快速成長
下一篇
台積電17日法說會倒數 會前五大預測一次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