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58字
全球貨櫃輪市場陷入多空交戰,需求未出籠致運價轉跌,船舶供給量也來到史上最低水位,加上還有兩大罷工陰霾籠罩,傳8月28日起印度全國港口工人無限期罷工、9月底美國東岸勞資合約談判結果,都將成為影響運價的關鍵。
才剛翻揚的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再度轉跌,8月23日公布的SCFI運價指數跌183.73點至3,097.63點,周跌幅5.59%,四大主要航線都下滑,其中美西線及美東線跌幅加大,分別跌破6,000美元及9,000美元關卡,美西線周跌幅9.51%。
國內物流業者分析,大陸出口貨量不夠旺,亞洲區許多小航商將船舶抽調投入運價高的美國西岸航線,加上潛在罷工陰霾揮之不去,市場供、需變動太大,報價混亂,造成亞洲到美國線運價重挫。
海運業者指出,中東地緣政治若無法解決,全球航商都不敢返回紅海,這樣的基調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改變,今年以來受到紅海危機衝擊,亞洲到歐洲定期航班都必須增加船舶投入,使全球閒置船舶居史上新低水位。
根據Alphaliner統計,扣除塢修船舶數量,截至今年7月15日全球僅0.6%(約16.7萬TEU)貨櫃船屬於純閒置狀態,今年1月起船舶閒置率持續低於1%,代表貨櫃船隊因船舶繞道、塞港及市場旺季提前已被充分使用。
海運市場變化多端,9月開始北美節慶商機需求就會出籠,紅海危機、美中貿易戰背景下,尤其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誓言將對大陸進口商品徵收更高關稅,可能會造成各大廠商提前出貨,降低各種選舉風險帶來高成本壓力。
物流業者認為,船舶供給緊俏,實質貨物量出籠,會推升運價上漲;尤其兩大罷工陰霾籠罩,市場都在觀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其中8月28日起印度全國港口工人將開始無限期罷工,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現行的六年合約於9月30日屆期,如協調沒有結果將醞釀發動罷工。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