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3字
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子公司榮文生醫再傳喜訊,旗下自研「腫瘤細胞檢測系統(CTC)」近日將再度升級,未來將能以CSV的方式,來監控CTC的表型變化,提前讓癌症病人及時發現最新病情,讓癌症病人有多重選擇來進行追蹤,團隊透露,這套「上皮型CTC」檢測系統,預計將在今年10月正式上線,未來癌症病患將可以透過全方位的檢測,提早偵測轉移及復發的情況。
榮文生醫指出,CTC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從2016年推出後,仍不斷的在發展與進步,而旗下自研產品「腫瘤細胞檢測系統(CTC)」,也成功開發出監控「上皮型CTC」、以及變形後的癌細胞「間質型CTC」的能力。事實上,腫瘤剛開始發生都是以「上皮型CTC」這類細胞的方式存在,不過當癌細胞即將轉移前,就會出現「改變特性」的傾向時,這也是癌細胞為了轉移到人體其他部位前所必須經歷的準備。
榮文生醫說明,改變特性後的癌細胞稱為「間質型CTC」,他們可以透過改變自身特性,更加輕鬆的適應另一個器官(遠端轉移)的生存條件,也因此透過監測「上皮型CTC」從Primary tumor最原始型態(樣貌)轉變成「間質型CTC」,就知道癌細胞即將轉移。也因此當民眾在遇到癌症發生時,除了需要監控上皮型CTC是否存在以外,也需要同步監控癌細胞是否變形成「間質型CTC」。若是以上兩種類型的CTC數值都在我們掌控之中,那我們就不需要太擔心有突然惡化或復發的可能。
事實上,英業達已深耕智慧醫療領域多年,除透過旗下英華達打造「智慧醫療」、「雲端健管」及「精準醫學」三大產品線之外,也透過集團子公司榮文生醫,成功開發出「腫瘤細胞檢測系統(CTC)」,將龐大的癌症篩檢市場商機成功納入囊中,而有關開發CTC的起源,作為榮文生醫技術研究高管的林志鵬指出,這項技術的開發,主要是受到集團會長葉國一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成功。
林志鵬指出,這套CTC檢測技術系統,主要是透過抽血的方式來進行詳細的檢查分析,能在腫瘤發展早期階段就檢測到而提早展開治療,對於已罹癌患者經過治療的反應和預後追蹤,也比腫瘤指標更可靠,不過也因此費用較高,平時使用一次要價上萬元,也因此使用頻率將會稍微被受限,無法太過頻繁的到院來進行採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