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運動員轉行創業家 李鑑珉走過低谷力挺「新國球」!久奈司變身羽球潮牌,殺出市場新賽道

本文共1679字

經濟日報 財訊雙週刊

具有選手水準,擁有國家級羽球教練資格的李鑑珉創辦MIT品牌久奈司,今年重新定位品牌策略,以選手特有的堅強心理素質,力挺台灣新國球。

文/洪綾襄

即便在平日,運動中心的室內羽球館也場場滿租。這是自上屆東京奧運,在我國好手戴資穎、男雙麟洋配的旋風影響下,民間羽球熱度持續升溫。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今年巴黎奧運羽球代表隊更是軍容壯盛,讓羽球儼然成為台灣「新國球」。

台灣本土品牌久奈司(JNICE)創辦人李鑑珉難得從高雄來一趟台北打球,結果滿場都是熟人。「那些是北市大體育學院的學弟妹,現在都當教練了,有些是我以前教過的社團和球隊學生。」

李鑑珉是羽球選手出身,深知選手對高品質球拍、羽球的需求,加上他對碳纖維球框設計製造的熱情,還親自到工廠學習,2009年便毅然決然轉行創業,並以台式英文(揪NICE)諧音創辦「久奈司」品牌,想在日本優尼克斯(Yonex)和台灣勝利(VICTOR)兩大龍頭的夾縫中,殺出一條新路。

選手創業 10年打進全球

「我父親是中鋼職員,母親是家庭主婦,家族沒有人做生意,就我是異類,國中念美術班、大學讀體育系,現在創業,」李鑑珉笑說。創業初期他僅有10萬元,一肩扛起設計、銷售,花了10年時間,才讓久奈司陸續打入日韓、歐美、中國、馬來西亞等68個國家,獲阿里巴巴國際站10大電商和亞太傑出品牌。同時投資碳纖維廠,為20餘個品牌代工生產球拍,羽球也獲得荷蘭羽球協會A級認證。

只是雖然在ODM、OEM(設計、製造代工)營收穩定,但上架實體通路,卻不是新創品牌想進就進得去的戰場。「我開過專賣店,也想經營運動經紀,曾一口氣簽了50幾個球員,也贊助荷蘭VELO俱樂部,但終究打不過大企業和大品牌,」李鑑珉透露。

《財訊》雙週刊指出,支持專業運動員所費不貲,更講究個人化與彈性調整。以培養出羽球世界混雙第13名的葉宏蔚與李佳馨等好手的中租企業來說,中租基金會祕書長李昆穎透露,基金會每年支持羽球隊的經費超過5千萬元台幣,須依照球員的需求,給予不同的訓練資源和不同級別的出賽經費。球具雖以美津濃(MIZUNO)贊助為主,但也會考量球員和產品的適配性,由球員個人與其他品牌簽約合作。換句話說,就算花大錢贊助球員,也不可能介入球具選擇。

但久奈司最致命的一擊,還是新冠疫情,不僅貿易進出口受衝擊,政策嚴格限制室內群聚運動更直接斷絕了廠商的生計,羽球廠牌倒成一片。李鑑珉為了求生存,除了球具之外,碳纖維自行車、筋膜槍、居家健身器材、拖鞋,有訂單就想辦法找品項來賣,看到國際間匹克球(Pickleball)熱潮,他也賣起匹克球具,意外成為台灣第一家匹克球具品牌商。

雖然講來辛苦,卻也讓李鑑珉重新思考——鎖定競技級別產品是正確的商業策略嗎?

熬過疫情 品牌定位轉向

「像戴資穎的球拍被形容是小鐵槌,又硬又重,一般人打不動,不會買,那我為什麼還要堅持做專業選手拍?」反觀,台灣社會羽球人口已超過300萬人,是台灣民眾最普遍從事的球類運動,甚至高於桌球和籃球,可能才是久奈司能切入的市場。

豁然開朗後,在創業15周年之際,李鑑珉決定大刀闊斧改變策略為「Show Yourself」,要將久奈司從競技運動轉變成潮流運動品牌。球拍做得更輕、更軟Q,更符合多數人的需求,球衣也走時尚機能韓風,果然今年在東南亞市場引起轟動。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李鑑珉也看到中南部尚未有大型羽球賽事的空窗,22年創辦台灣羽球運動發展協會,在高雄舉辦亞灣盃全國羽球錦標賽、在台中舉辦未來之星盃全國羽球錦標賽,未來期待升級成國際賽事。「台灣的羽球業餘傳奇賽事清晨盃已經辦了超過半世紀,每年都有數千名國內外人士參加,我也希望中南部鄉親能獲得更多賽事機會。」不畏於開創的李鑑珉,期待在羽壇闖出更大空間。

延伸閱讀:

中國欺台轉移焦點、美國大選影響經濟 辜朝明:今年政治影響比去年重要多了

電子票證掀IP大戰 兩萬張一分鐘完售!話題更甚實用性,10大熱銷排行出列

獨家剖白》先後歷經哥哥、父親驟逝傷痛...吳旻潔穿越人生無常 與自己和解

運動員轉行創業家 李鑑珉走過低谷力挺「新國球」!久奈司變身羽球潮牌,殺出市場新賽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盼大客戶衛星發射順利 台揚董座到竹科知名金山寺祈福
下一篇
三三會林伯豐:國是會議應以經濟議題等三大原則對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