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台灣有AI實力,但如何真的變AI強國?資深投行家4點觀察

AI示意圖。 路透通訊社
AI示意圖。 路透通訊社

本文共1429字

經濟日報 商業周刊

撰文者:黃齊元

摘要

1.AI加速整個世界的運行,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在20世紀末提出「10倍速時代」,但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比10倍速更快速度的挑戰。

2.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使用AI,因為未來「會使用AI的人」,會打敗「不懂AI的人」。

3.企業也應重新評估員工的工作流程,能簡化的工作就交給AI,讓人類更專注於與創意思考相關的事情。

AI帶來使所有事物速度變得超快,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Andrew Grove)曾出過一本書《10倍速時代》,但未來我們會進入難以想像的超音速時代。

黃仁勳在6月初的演講指出,從2016到2024的8年內,AI的運算量成長了1000倍,其關鍵在於「平行運算模式」,也就是CPU搭配GPU,速度就能達到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節省金錢、成本和能源。

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工作速度越來越快,現在問題是,人腦或手腳沒辦法像電腦一樣快速運行。我們可回想當年還在用傳統電話、傳真紙的時代,那時極沒有效率,但現在什麼事情都瞬間完成,讓我們來不及反應。

以下是我對於速度的4點觀察:

1.速度等於競爭力

如果你能比競爭對手更快完成工作,就能降低成本。中國電商平台Shein、TEMU透過供應鏈重組,縮短運送貨物時間,創造出無可比擬的速度優勢。

台灣企業需要改變技術至上的觀念,速度和技術其實一樣重要。政府則需要了解到,速度取決於算力、算力等於國力,但算力需要大量電力,若電力不足,未來恐怕會影響到我們的競爭力。

2.運用AI提升速度

台灣有AI優勢,但因為台灣沒有廣大市場、也不善資本運作,因此,成功的重點在於「AI普及化」。

人們學會使用AI是關鍵,更要養成習慣。ChatGPT剛出來時,有人說學生會用來作弊,應該要防止,但現在有些老師反而訓練學生使用ChatGPT,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而不是變笨。

這就像衛星導航,可以使我們變成更好的司機,但也會有人失去了衛星輔助便不會開車。所以,我們應該要讓AI變成「助」,而不是當「主」。

上周我參加一場研討會,一位專家表示「台灣AI是美麗的哀愁」,他說假如AI是軍火,台灣就是軍火供應商,但我們卻把軍火都賣給外國大廠,只有極少部分應用在本地市場。台灣人們還未享受到AI紅利,我們都應學習用AI來強化競爭力。

3.將工作切成小塊

現在企業雖然無法全部AI化,但至少可以重新檢討工作流程,能簡化的工作就盡量交給AI。不少白領工作可以交給AI,人類就能專做創意思考的工作。

我有速讀能力,但現在我也用AI來加速我閱讀。比如說一篇1000字的文章,ChatGPT可立刻彙整成3個重點,就能縮短看完一篇文章的時間。

4.重新選擇戰場

AI不一定能加速所有工作,但可以逼迫我們放棄某些工作,這是一種策略選擇。專家說,未來不是AI打敗人類,而是「會使用AI的人」打敗「不懂AI的人」,不會用AI只能退場。

AI趨勢下,某些行業不再有競爭力,必須有所取捨,及早退出部分市場。而要如何找出該退出的市場?減法思考不需倚賴AI,靠common sense就可以了!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所謂工作能力強,其實就是這5件事

2個朋友中年失業,一個工作越換越糟、一個一次就轉職大成功⋯差在哪?

成大歷史招生0人,真的沒人要念歷史系了?台大教授解析:其實相反

輝達會錄取的人,一定要擅長「STAR法則」!從投履歷到面試,前HR親揭眉角

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為何她只想了一天半就決定離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創立於1987年,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總是在關鍵時刻,提供讀者「先進觀念‧輕鬆掌握」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積電與鼎泰豐其實很相似? 魏哲家解析成功五要素
下一篇
台積電今年挑戰千億美元 魏哲家幽默回:以後要問2,000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