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37字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日指出,今年第四季末將進行Model B電動車的量產準備,「今年底到明年初會接受預訂」。他並強調軟硬整合的進展,去年啟用高雄軟體研發中心,這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在高雄為台灣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軟體產業,以三大智慧平台為基礎,加速推動台灣軟體產業發展。」
鴻海今日召開股東會,劉揚偉在股東會上,重申鴻海去年在新事業的進展,他說,不僅在電動車的整車製造與零組件開發上取得顯著進展,尤其電動車軟體部分,「未來軟體定義汽車也是我們發展電動車的重要方向」。另外,鴻海在軟體開發、半導體製造及機器人事業布局上,也有顯著進展。
鴻海致股東報告書也指出,富智捷Level2等級的ADAS產品已配備於台灣汽車品牌車系上,也取得海外客戶訂單 ,預計今年量產。此外新一代Level 2.9等級的ADAS產品,則在台灣及海外進行實車測試。
劉揚偉指出,鴻華先進去年11月上市,標誌著鴻海在電動車產業領域達到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不僅增強了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能見度,也進一步向客戶及投資人展示鴻海在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及平台共享模式的能力。相信透過CDMS模式,鴻海能夠協助汽車製造商實現快速上市與成本效益。通過「品牌」與「製造」的分工合作, 結合標準化、模組化及平台化的生產方法,確信能為鴻海及合作夥伴創造出最大的附加價值。
劉揚偉今表示,展望整車布局,鴻海已於今年第一季開始陸續交付ModelC電車,這將成為鴻海今年電動車業務的一個重要營收來源,並於第四季末進行Model B電動車的量產準備。
今年鴻海將再推出全新的概念車款,並在明年將這些Model 拓展至國外。此外,鴻海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工廠,也已於去年八月開始正式出廠智能純電農用曳引車交付客戶。
除了整車布局,鴻海也持續在電動車零組件有所發展。
去年10月鴻海在高雄電池中心舉辦上樑典禮,預期6月開始生產,並於明年第三季達到年產能120萬度電的生產規模,為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領域提供所需的關鍵電池產品。此外,橋頭科學園區的電池工廠也預計今年啟動建設,預計明年達到年產能300萬度電,產品包含電芯電池包、LFP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以建立完整的電池產業生態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