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生醫新浪潮/一隻狒狒殞命後,器官晶片能終結更多動物悲劇嗎?

目前全球科學家正透過幹細胞、3D列印、組織培養、微流道、感測晶片、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發展器官晶片,盼能終結動物實驗。圖為天竺鼠示意圖。 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目前全球科學家正透過幹細胞、3D列印、組織培養、微流道、感測晶片、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發展器官晶片,盼能終結動物實驗。圖為天竺鼠示意圖。 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本文共2736字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一隻殞命的狒狒,幫全台上了一場千金難換的「動保課」,但是你知道嗎?在全台一些實驗室當中,至今還存在動物試驗,舉凡為了發明抗癌新藥,先在天竺鼠身上注入腫瘤細胞,讓天竺鼠罹癌後再注射藥物,以便瞭解藥物是否有效,像是這樣不人道的動物實驗,未來可望隨著器官晶片(Organ-on-Chip)等仿生體外模型逐漸被取代,到底這是什麼樣的晶片?

隨著創新科技發展,目前全球科學家正透過幹細胞、3D列印、組織培養、微流道、感測晶片、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啟動離體動物實驗替代生醫研究的全新模式,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南電5月營收創27個月新低 法人:第二季營運探底
下一篇
彭双浪:下半年面板需求逐季成長 部分急單增加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